荷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茭白蘧蔬之菰 [复制链接]

1#

看到本草书里指茭白为“菰”,莫名地觉得这个字很酷,古风盎然。茭白的叶子像茅草,茎部膨大如瓜,这解释合理吗?我们临海方言中称茭白为“茭笋”,读音读为“高笋”,也在于其形如瓜如笋。其实,茭白的别名很多,还有:茭瓜、高瓜、菰笋、菰手、菰菜、绿节……等。

我们常识中茭白是一种味鲜甘美的蔬菜。《尔雅》中如是提到:“蘧蔬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东啖之甜滑。”蘧,音义都同蕖,也就是芙蕖,荷花。因茭白长在水中,跟莲藕、菱角一样,有着与生俱来的洁净,一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因此蘧蔬的意思就是“像荷花一样具有高洁品质的蔬菜”。土菌,土中生长的菌类,即蘑菇。“啖之甜滑”,吃起来味道甘美嫩滑。确实如此,嫩茭白中,带有丝丝的甜意,炒制油焖茭白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放点白糖,把这个甜味提起来。

说茭白如土菌,我感觉最像杏鲍菇了,都是白白胖胖的样子。这不只是形容,其实茭白还真是跟真菌有关系。这就需要好好地挖掘一下茭白的前世今生。

最初,茭白是被当作粮食作物来栽培的。茭白的种子叫菰米,细长而黑,有点像黑米。《周礼》中将其列为六谷之一。六谷,稌、黍、稷、粱、麦、菰是也。菰米又称为“雕胡”,为什么称为雕胡,大概是因为水鸟喜欢吃的缘故吧?其实,菰米饭的味道是很好的,应该喷香而软糯,虽然我没有吃过,从古人的诗词中所描写可见一斑。在唐代,雕胡饭是用来招待贵客上宾的食物,大诗人李白有“跪进雕胡饭,月光照素盘”之句,记录了他秋夜寄宿今安徽五松山,有幸遇到一位好客的老妈妈,把他当作贵宾进行了热情的款待–跪着进献雕胡饭,真是让人不敢当啊!还有一位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中也提到了雕胡饭,不过杜甫的境遇可就没有李白那么幸运了,晚年杜甫移居到长沙的湘江边,居住在租佃的简陋楼房里,自我安慰称其为“江阁”,生活艰辛又年迈多病,以至于庖厨薄、枕席清,于是“忆滑雕胡饭,香闻锦带羹”,好想吃滑嫩软糯的雕胡饭和莼菜羹,但因为穷困潦倒、处境狼狈,也只能意淫意淫,这有多少辛酸啊!

然而在唐朝之末,菰米渐渐地淡出了粮食种植,水稻开始大面积种植,茭草从此很少采籽。有一个问题是:菰米饭(雕胡饭)既然这么好吃,为什么会淡出种植,而不是进行推广和普及呢?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菰米成熟时间不一致,种子也容易脱落,当时传统的采集方法是驾着小船驶进湖泊沼泽,看见成熟的菰穗,将其轻轻摇落。菰米的种植在管理和采集、收获方面都不是很方便。而稻麦则不然,加上稻麦的品种日益丰富、产量日益提高,逐渐占据了粮食种植的主导地位。菰米淡出粮食种植的还有一个原因挺神奇的,可能这又是人们的一个偶然发现开拓了新天地,我不得不说“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哒!”---人们发现,有些茭白感染了黑粉真菌之后不开花不抽穗了,茎部却不断地膨胀壮大,变成畸形的肉质茎,这白白嫩嫩的肉质茎没有什么病象,反倒是肉质鲜美多汁,于是就利用黑粉真菌来阻止茭白开花结穗,繁殖这种畸形肉质茎,从此茭白正式成了中国人餐桌上的蔬菜。南宋人罗愿在《尔雅翼》的解释中把它形容成婴儿的手臂,“心中生薹如藕,至秋如小二臂”,哈哈,真是太形象了!

前面提及最简单又诱人的茭白烹制方法是油焖茭白,鲜味中带着丝丝甜意,但油焖茭白需要很多油啊,还有酱油、香料、白糖等,现在看是简单,小时候家里怎么舍得烧这么奢侈的菜肴呢?我妈最能做的就是将茭白煮一下切成方块儿或者滚刀块,在酱油里蘸一蘸就吃,这样反而保留了茭白那种原始的特殊香味,我们也吃得不亦乐乎。有些人喜欢吃凉拌的生茭白丝,那个味道也不错,其中有个诀窍是先上油,放一会之后再撒盐开吃,味道会有奇妙的变化。

据说茭白还能催乳。传说武则天当年产后乳汁不足,又不想吃苦苦的中药,有个颇精通食疗的学者叫孟洗的就献上一个食疗处方,用茭白泥鳅豆腐煮成羹加醋调和,居然产生奇效。不知这故事是真是假?讲科学道理的话,茭白是不宜与豆腐同食的,茭白的草酸含量比较高,而豆腐含有碳酸钙,两者同食会导致结石。如果武则天当年产乳期一直吃茭白泥鳅豆腐羹催乳的话,她后来有没有得结石呢?如果女皇当年知道了这个真相,这个献处方的学者孟洗的命运又会不会截然不同呢?

时下的茭白,如笋如瓜,剥去青壳,嫩白无比,我们临海土话中说“笋瓜嫩”,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鲜嫩,就是嫩的最高级别,我想不出更出彩的词了。虽然身份由粮食转为蔬菜,茭白照样做得很好。“五月五,五黄三白过端午”,在端午这个重要节日里,茭白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此外,茭白还和鲈鱼、莼菜一起,被列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成了江南水乡泽国的招牌菜。有一个人,任性得很。宋朝许景迂有一首《咏茭》诗曰:“翠叶森森叶有棱,柔条松润比轻冰。江湖若借秋风便,好与莼鲈伴季鹰。”我说的这个任性的人,就是这首诗里的“季鹰”-西汉文学家张季鹰,原名张翰,在洛阳做官,秋风起时,不禁怀念起故乡的茭白、莼菜和鲈鱼,于是对左右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意思说,做人嘛,最重要的是适意,要自己感觉舒服,我这样为了当官离开家乡数千里之外,连江南三大名菜鲈鱼、莼菜、茭白都没得吃了,又有啥意义哦!于是辞职回老家了。为了常常享受家乡的茭白,连官都不要当了,这放在今天,史上最牛辞职信非他莫属也!

唉,人生贵得适意,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们即使有张翰这样的勇气,放得下对功名利禄的追逐,恐怕也难放得下对沦为杜甫“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境遇的担忧吧,毕竟,享受美食也要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