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来自于白居易的诗句荷花竞相绽放的陶然亭 [复制链接]

1#

炎炎夏日,陶然亭公园内的荷花竞相绽放。近期北京频繁降雨,雨后的荷花在绿色的荷叶衬托下,愈发显得娇艳。曼妙的荷花与古亭相映成趣,成为众多游客取景框的最佳景色。坐在岸边,心神宁静,微风徐来,心旷神怡,仿佛走进一幅江南烟雨图画中。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更待菊*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据说陶然亭之名就来自于白居易的诗句。清代康熙年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建了三间西亭供自己休息,并取名陶然亭。江藻曾言:“西面有陂池,多水草,极望清幽,无一点尘埃气,恍置身于山溪沼沚间,坐而乐之,时时往游焉。因构小轩于庵之西偏。偶忆白乐天(白居易)有一醉一陶然之句,余虽不饮酒,然来此亦复有心醉者,遂颜曰陶然。”

黑窑厂是烧制砖瓦之处,现在还有黑窑厂街。有趣的是,黑窑厂小区里也建有亭子,并命名为“欣然亭”。当然,清代时的陶然亭地区,其景色自然是无法和现在的陶然亭公园相比的。不过,彼时的陶然亭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比如乾隆年间诗人*景仁就赋诗《雪后集陶然亭先归道登黑窑厂》。

陶然亭地区名胜众多,又有有趣的故事,吸引着我在一个夏日前去探访。

游客在陶然亭公园欣赏荷花摄影:刘平

窑台喊嗓有名家

窑台

“而今觉得陶然亭不错,这要是放在年之前,兴许没人会说陶然亭有多好。”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北京,跟我聊起昔日的陶然亭时,不住地摇晃脑袋。“那时候,你是没赶上。不是老舍写过《龙须沟》么?陶然亭还不如龙须沟呢。好歹龙须沟里没有荒坟啊。陶然亭那片,就是黑窑厂往南,却是有不少。”

这话我是相信的。此前读过京剧界孙毓敏的回忆文章,她是这样说的:“练嗓有时是在校园里,有时就到学校东边的陶然亭去。陶然亭,名字怪好听的,可是并不‘陶然’。那时到处是一洼一洼暗绿色的死水,周围长满芦苇和荒草,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坟头,显得十分荒凉、凄惨,陶然亭的西南角是一座监狱。那里围墙很高,装有铁丝网,还听说,早年的日本大特务‘金璧辉’就关在这里……这里的*狐故事和迷信传说特别多,这一带人称‘陶然亭’为‘南下洼子’……一天晚上,一群孩子偷偷去南下洼子逮蛐蛐儿,走到‘官菜园’,忽见坟地里有绿色火球,于是哄喊着:‘狐仙玩火喽·狐仙玩火喽!’撒丫子就往回跑……”

陶然亭地处空旷,又有水面,确实是一代又一代京剧演员练习嗓音的绝佳之处。小翠花、金少山、杨小楼、张君秋等都在这儿放声高喊过。给程砚秋打鼓的白登云,从小就在陶然亭附近拿一块石头练习,天长日久,竟把那块石头中间打出一个窝儿来。

陶然亭公园哪里最适合喊嗓呢?自然是窑台了。年出版的《十日戏剧》上登载了张君秋在窑台喊嗓的往事:“昔年君秋用功时,虽值大雪,亦赴窑台喊嗓,窑台积雪,深可没胫,君秋不为之却,每自家中持扫帚而出,即往扫雪吊嗓,孜苦如此,其成功自非偶然。”时至今日,戏曲学院的学生仍经常去窑台喊嗓,他们主要集中在窑台的两侧,因为在户外喊嗓时要注意不能冲着风喊,一般靠墙根或树底下。

窑台是黑窑厂遗址。康熙三十三年(年)黑窑厂停办,由于这里地势高峻,逐渐成了北京人重阳登高的胜地。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瑶台即窑台,在正阳门外黑窑厂地方。时至五月,则搭凉篷,设茶肆,为游人登眺之所。亦南城之一古迹也。”

年时,我曾与一位朋友骑单车漫游,恰好经过陶然亭南门。她急匆匆地下了车,打算调查一下窑台(窑台正对着北门,所以有点儿绕远了)。当时的陶然亭公园需要预约扫码,她有年票,尚且能进,我没有年票,又没有预约,只得放弃窑台之行。

朋友之所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