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皇帝所作古诗江南弄三首写尽江南美 [复制链接]

1#

乐府诗是连通古体诗去往格律诗的重要桥梁。汉武帝设乐府,并广泛采集民间诗歌,并配乐演奏,这一点上与《诗经》的采集方式比较相似,而此后,乐府渐渐成为带有音律的诗体名称。

乐府诗的文体不像其后的格律诗那般严谨,有五言诗、七言诗,亦有长短句,如今我们所熟知的乐府诗大多以五言诗为主,如被称为“乐府双璧”中的《孔雀东南飞》以及广为人知的《古诗十九首》。

今天要说的倒不是让人如雷贯耳的五言诗,而是南朝梁时的一位皇帝所作的几首诗,称为《江南弄三首》,这几首诗虽不怎么出名,但这位皇帝对江南景色的描述很是神妙,让人一读便对江南心向往之。

乐府诗·江南弄三首·梁简文帝·江南曲

枝中水上春并归,长杨扫地桃花飞。清风吹人光照衣。

光照衣,景将夕。掷黄金,留上客。

三首诗为乐府诗中的清商曲辞,原先即是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相和三调,都是属于沿袭汉魏时的旧曲,主要收录的正是江南吴歌以及荆楚西声等民歌。

原本三首诗都有和声。本诗和云“阳春路,时使佳人度”。原乐府歌辞都有和声和送声。所谓和声就相当于歌曲的引子,而送声则相当于歌曲的尾声。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在《升庵诗话》中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艳在曲之前,与吴声之和,若今之引子。趋与乱在曲之后,与吴声之送,若今之尾声”。

这首诗若是将和声加在最前,确实也是不错的选择。宋代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乐略》将本诗列入“相和歌三十曲”,并在小字注里将和声与正曲合钞,并认为梁武之后将曲与诗一分为二,就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古意了。

不过郑樵还是客观地认为简文帝萧纲的诗“美则美矣”。确实如此。此诗较为浅显易懂,但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会将诗中“长杨”牵强附会地引为汉时游猎之所“长杨宫”,我想这里直接说成是连绵杨柳枝条垂地较好。若是有人硬是认定长杨宫有垂杨无数,也是无可奈何了。

乐府诗·江南弄三首·梁简文帝·龙笛曲

金门玉堂临水居,一嚬一笑千万馀。游子去还愿莫疏。

愿莫疏,意何极,双鸳鸯,两相忆。

这应该是一首简文帝代思妇诗。原诗和声“《江南弄》,真能下翔凤”。说的是一位江南女子,住在豪门府邸,临水而居,她是一位绝美的女子,那一颦一笑都让人感觉价值万金。

她在惆怅,但愿那个远行的游子还没有忘记自己,希望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两个人还可以做那同命鸳鸯,两两长相忆。

乐府诗·江南弄三首·梁简文帝·采莲曲

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莲疏藕折香风起。

香风起,白日低,采莲曲,使君迷。

采莲可算是最具江南特色的一道风景了。本诗和声“采莲归,渌水好沾衣”。那碧玉般的河水之上,有美丽的采莲少女轻划船桨而归,那船桨打出的水花与那少女娇艳的脸庞两相辉映。

这个时节,莲蓬早快被采摘殆尽,而水下的莲藕也快被采完,偏偏那荷叶从中还有那阵阵香风迎面袭来,不知是那荷藕的香气,还是那美丽少女身上的香气。

夕阳西下,那采莲少女边划船儿,边唱着那采莲曲,人与荷花融成绝美风景,四周又有着阵阵清香弥漫,又怎不让人沉醉!

简文帝用三首诗,制成《江南弄》,第一首用水中与枝头的春意来临,杨柳垂地又桃花飞满天,勾勒出一幅江南春来到的美景;第二首用那一颦一笑竟然价值千万,来衬托出一位绝色江南女子,比江南春色还美的江南女子;第三首又用夏末之时采莲少女,划船采莲而归,轻唱采莲曲,描绘出一幅江南女子与江南景色融而为一的绝美画面。

原来你是这样的简文帝!原来以为他只是一个做太子时就喜欢艳诗的俗人,虽完成一部传承千年的重要诗集《玉台新咏》,还是由太子少傅徐陵编撰而成。万万没想到,他的部分诗歌确实是有其可取之处,单说这《江南弄三首》,就足够让人因诗中江南的人与景而为之沉醉。

想了解更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