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一种艺术叫韩天衡 [复制链接]

1#

导读:/GUIDEREADING

编者按:韩天衡的80后艺术人生

韩天衡自述:不逾矩不与学为伴!——写于国博展前夕

承宋元古意写时代华章——韩天衡先生的艺术世界作者:何家英

韩天衡艺术简历

“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展讯

《松风图》韩天衡作

编者语

韩天衡生于年,4岁习书,6岁治印,10多岁开始撰写诗文,35岁学画,最终贯通书、画、印、文,成就艺术大家。如今韩天衡步入了他的“80后”艺术人生。

韩天衡说:“变,是我一生从事艺术创作的基本信条。常变,才能常新。我今年八十虚岁了,但这几年的作品风貌仍在不断变化。我不会因为老衰,就停止探索;也不会因为小有成绩了,就止步不前。不断前行,是艺术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担当。我是一名“恋古的革新派”——传统万岁,出新是万岁加一岁。”

《荷不畏暑》韩天衡作

也正是为了永不停歇的艺术追求,80后的韩天衡10月31日即将晋京走进国家博物馆,举办“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

本次艺术展,全面展现韩天衡先生半个多世纪不断探索、锐意创新的多彩历程和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风格,展示当代海派艺术的成果和风貌。本次赴京,共展出韩先生近件精品力作,其中包括书法、绘画、篆刻、杂件及韩先生的艺术专著一百四十余种。

行草《李白七言联句》韩天衡书

不逾矩不——学艺七十年述怀

韩天衡/文

我从四岁学写字,六岁学刻印,十几岁学写文章、新诗,三十五岁继学绘画。在郑竹友、方介堪、马公愚、谢稚柳、陆维钊、方去疾、陆俨少、沙孟海、李可染、郭绍虞、程十发、黄胄等师辈的教诲下,一路风风雨雨、磕磕碰碰、质疑释难、上下求索、义无反顾、心无旁鹜地淫浸其中。要之,艺术是我的至爱,乃至是我精神、生命的支柱。

隶书临《礼器碑》韩天衡书

我为这个展览定的主题词是“不逾矩不”。孔夫子曾对人生有过十年一阶梯的规划,自“三十而立”至“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这不现实,也难实现。而“不逾矩”从道德层面和行为准则上说是不错的,但延伸至艺术上则是守旧且保守的。试想,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审美在深化,人民在期待,艺术岂能“不逾矩”?故而我跟孔老夫子开个玩笑,在“不逾矩”后面加了个“不”字。无非是要提醒自己刀笔当随时代,作品应有担当。推陈出新,区别于古人,区别于前人,区别于故我,始终是艺术工作者的应有的崇高责任和不懈的使命。

这个展事,原署名“从艺七十年展”。然我自忖,这寂寞而悠长的七十多年,苦中生乐,唯一与“学”为伴。往昔是这般的“学”过来,今后还将这般地“学”下去。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收,不逾矩不,才能老勿自缚、老而不萎、老则弥坚、老有所得、老去无悔。

行书张耒《初见嵩山》韩天衡书

艺无涯、学无涯。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我距这九十甚远,即使日后有幸抵达百里,前头的目标又将是行千里者半九百。为人一世,“学”字是不能去身的。故定名为《不逾矩不——学艺七十年展》,它权当是我学艺途中的一个驿站:是小结,审检既往;是起步,寄望未来。相信心存未来的人是不会老的。

这个展览尽管做了艰辛的努力,但是我有自知之明,就这点能耐,铁难成钢,水准平平。期待得到同道和社会的指教、攻错。批评是良药,批评里有良方,虔诚探索艺术的人,永远是走在一条漫长、孤独、迷茫而充满诱惑力的路上。

这个展览,幸获声望卓著的诸多艺术领导机构的指导、支持,又得到海内外艺友及百乐同门的竭诚帮助,在此,深表谢忱。

二〇一九年十月写于国博展前夕

隶书《“至乐·大寿”五言联》韩天衡书

承宋元古意写时代华章

——韩天衡先生的艺术世界

何家英/文

韩天衡先生与我已经有三十多年的交情。年,我与天津三位老师共同去上海美术馆搞展览,曾邀请韩老师岀席开幕式,也就是那次机会,我认识了韩先生。韩先生是前辈,对于我这个晚辈倍加抬爱!我也为认识韩先生感到荣幸!从此我们成为了忘年交。年夏天,我在上海搞个展,又携夫人去拜访先生,又得到了先生的鼎力支持!不仅仅岀席了开幕式,还盛情招待我们。后来,我只要来上海去看望先生,先生都会以好友相待。年我携夫人刘凤萍去看望韩先生,并参观了韩天衡美术馆,了解到先生向国家捐赠了件艺术品,让我再次领略到了天衡先生化私为公的大爱情怀,卓尔不群的风范。这次应韩天衡先生之托,来为他写画册的序,实在让我诚惶诚恐,我不懂篆刻,怎敢为先生写序呀?在韩先生一再敦促下,我不得不斗胆操笔,把自己对先生的粗浅感知和认识写出来,权且为序吧。

《四时清华图卷之三葡萄栖禽》韩天衡作

请左右滑动查看大图

韩天衡先生的书画、篆刻,于海内外,有着众多的知音和广泛的影响力。

年,韩天衡先生荣获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第五届兰亭奖”,颁奖词说道:“韩天衡先生多闻博涉,精研睿思,勤于探索,著述等身,填补了许多印学领域内的空白。在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及研究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刻苦磨砺,铁笔纵横,引领时风;坚持义务教育,课徒授艺,培养书坛后劲;热心公益,慷慨捐赠,泽被世人。对于推动当代书法复兴,促进艺术传承与创新,贡献巨大。”由此来看,韩天衡先生以书法金石家的身份来研究、创作绘画,其眼光、其视角、其手段必然会区别、高于一般。诚如,多年前,中国美协的刊物曾有介绍他绘画的专题,称他是“清奇、洁莹、恣肆的大家”,一言中的,实至名归。

魏碑《姑苏台览古》韩天衡书

韩天衡先生的书法,篆、隶、楷、行、草诸体通擅。无论是盈尺册页、四尺斗方、八尺整张,还是丈二巨制,皆能拿捏自如,神完气足。在创作中,他有意强化了用笔提按的律动,使线条跌宕起伏,奔腾激越,起承转合,顺乎自然。这流淌于字里行间的律动,使作品在完整性中有了一种与生俱有的堂皇、厚重和灵动。比如,他那凝练浑厚、纵横跌宕的行草书,笔致气势充沛,巧妙地展示了他对线条的感悟、把握和自由调遣的能力,遒劲的笔墨间流露着篆籀高古的气息。

草篆《淮南子句》韩天衡书

如他的《涛声》《中兴》《鹏飞》等榜书巨制,每幅高度都在五米上下,雄浑飞动的线条,既有横扫千军的壮阔,又有举重若轻的淡定,那是多么宏大的气概呀!又如,他那极具审美价值的篆书,思接远古文化正脉,悟其深邃的内涵,在现代创新思想的精辟诠释下,古老的篆书又一次激发出了全新的活力和生命力。这新趣叠出的“韩氏草篆”,为他在篆刻上开宗立派奠定了强实的基础。这也让人们充分感受到,韩天衡先生“传统万岁,创新是万岁加一岁”辩证哲学思维与艺术创作灵活运用的睿智。

榜书《中兴》韩天衡书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韩天衡先生的篆刻就得到师辈的首肯,沙孟海先生称赞其“为现代印学开辟一新境界”,其风格多样的作品和丰厚的印学理论著作,使他成为引领印坛的一面旗帜。

韩天衡先生的篆刻,堂皇大气,变幻莫明,拙中藏巧,动中寓静,自然含蓄,充分体现了雄、变、韵的情致。在表现手法上,同样受到了书法和绘画的影响,印面结字充满画意,线条格外灵动、飘逸。我尤其欣赏他最擅长的鸟虫篆印,没有了一般篆法绸缪重叠的繁复,章法填实盈满的沉闷,而是以简约灵动为手段,化繁为简,由此拓展了结字空间的疏密对比,既保留了鸟虫篆的审美特征,又将鸟虫篆印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另外,他创作的许多生肖印,从中可品味岀汉画像砖、民间剪纸、壁画、图腾、神禽、年画等意韵,其线条简练概括、夸张诙谐,印取百代,万法万一,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不忘初心》附边款韩天衡篆

《喜出望外》附边款韩天衡篆

有了对书法、篆刻的深刻理解和滋养,以及超越常人的学养和手段,使天衡先生的绘画便有了“清奇、洁莹、恣肆”的风神。在我看来,这“清奇”是他发自内心的一种沉静诗意情怀的表达;这“洁莹”是他对个性审美的融洽和不懈追求;这“恣肆”是他天生的一腔豪情和性格的真实写照,鲜明的个性和风格多样,为人们构筑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空间,成为当代海派艺术的优秀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附边款

韩天衡篆

韩天衡先生绘画从本质上来讲,走的是传统文人写意画一路,但在传统面前,他始终保持着特有的理性和智慧,将对传统的理解和感悟,融入了现代绘画精神。故而,他的绘画从工稳秀逸的小写意,到氤氲水墨、奔放恣肆的大写意,紧紧地抓住写意的书法笔墨和抒写意趣,其用笔在意于“写”,一笔入纸,入木三分,一点一线在张力中透射出一种毫不含糊的磊落,抓人心魄。

《无题》韩天衡作

《双蜂牡丹》韩天衡作

韩先生笔下的荷花、翠竹、兰花、葡萄、古梅、鸟、红鱼、苍松、杨柳……都是从古至今画家们乐此不疲、经久不衰的题材。他认为,这些题材至所以能传承不息,这不仅是单纯的笔墨传承和诗意阐释,而是画家对艺术本体的理解,更是歌颂宇宙生命,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永恒精神主题。因此,他用独特的笔墨语言和自塑物象赋予了强烈自成的个性风貌,一如他所崇尚的“诗心文胆”。“以小寓大,以小胜大”是天衡先生,在创作上善于运用的表现手法。他往往先对表现物象进行大胆取舍,在概括中生发,又抓住一个局部生动的瞬间,加以深入刻画和放大,充分表达岀主题深邃幽远的意境。通过画面为观者呈现出一个更加广袤的时光空间,获得真切的诗意感受和丰富的联想。如他画的竹子,无论是淋漓的水墨,或是钩勒,其遒劲的线条,准确钩写出竹竿、竹叶,叶与叶、竿与枝、枝与叶的之间自然穿插、前后空间关系,笔致的虚实、提按、轻重,交待得十分到位,仿佛能听到竹叶在风中摇曳的沙沙声,显现岀他娴熟的造型能力和书法功底。

《四时清华图卷之二荷塘憩夏》韩天衡作

请左右滑动查看大图

从诸多作品可以看出,天衡先生是水墨和重彩运用的高手,或是水墨挥写出清朗雅逸的宋风、元韵诗境,或是浓墨重彩抒发当代的审美和情致,传统与现代,信手拈来,出神入化,精彩纷呈。如他的荷花,无论是泼墨,还是泼彩,纵肆旷达的笔致,于墨色渗化之中,既有整体而简约的概括,似乎是一笔带过的率意,在交叠重合中,似叶非叶,模糊中的分明,迷离中的清晰,一派元气苍茫、灵透、浑厚气象。于局部又有似乎不经意的精心刻画,使画面洋溢着浓淡枯润、疏密开合、轻重长短的节奏变化。荷花的花瓣用细笔钩岀,朱红的金线,与叶上的宝蓝和汁绿,使墨与色交融,色与墨交相辉映,丰富多采,从骨子透射岀文人画特有的雅致和幽远气息。水墨透明而不失厚度,色彩靓丽而不失沉稳,抒写出吞吐大荒的豪迈胸襟。

《四时花叶最无穷》韩天衡作

在韩天衡先生的画中,常会出现几只独立特行的“韩鸟”,这只呈三角形的鸟,是他“取百家法、立一家式”,他自称是读过几年书的、会思想的鸟。这是他胸中的块垒,一个去古无二的突出的艺术符号。

韩天衡先生是一位注重融会贯通的智者,他4岁学书法,6岁学刻印,十几岁时学写诗文,35岁学画。他把艺术各个门类视为“一个马蜂窝”,他得益于大小就浸润在众多书画大家之中,每日耳濡目染,滋养了他的艺术脑海。这也是其他青年画家所不能比拟的特殊条件。在七十多年的学艺岁月里,他始终以老学生自居,读书问学,刻苦钻研,甘于寂寞,羽毛自爱。且一直力至于将收藏鉴赏、美术理论、教育等等相关知识的“蜂穴薄壁”一一打通,在求索中左右逢源,成就了他着高标自立的理想追求。

《映日吐芳》韩天衡作

今年,时值韩天衡先生80寿诞,他的“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将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推出。相信,届时天衡先生凝聚了一生沧桑的海派艺术,一定会成为金秋京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祝韩天衡先生宝刀不老,笔歌墨舞,艺术长青!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更/多/作/品

草篆陶渊明《饮酒》韩天衡书

甲骨文《好风入室初月在林》韩天衡书

行书《寿无极》韩天衡书

草篆吴均《山中杂诗》韩天衡书

行书明代吴彬刻石题跋韩天衡书

《胸有圣人》附边款韩天衡篆

《蒸蒸日上》附边款韩天衡篆

《言之不预》附边款韩天衡篆

《起来》附边款韩天衡篆

《心畅》附边款韩天衡篆

《松云皓月图》韩天衡作

《斑斓秋色》韩天衡作

《扶桑红叶图》韩天衡作

《翠色寒声图》韩天衡作

《朱竹鸣禽图》韩天衡作

《西山金秋》韩天衡作

《临刻苏东坡书法砚》韩天衡刻

《松鹤延年青花梅瓶》韩天衡绘

《听松风砚屏》韩天衡刻

艺术简历

韩天衡

HANTIANHENG

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

作品曾获上海文学艺术奖、上海文艺家荣誉奖等。年被专业媒体评为“年度中国书法十大人物”,并由《书谱》社三十五周年海内外五百七十一家专业机构署名问卷公布为“最受尊敬的篆刻家”及“三十五年来最杰出的篆刻家”(书法为启功先生)。年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榜首。年被命名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上书法”代表性传承人。担任第一至四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总顾问。年担任“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评委会主任。荣获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出版有《历代印学论文选》《中国印学年表》《中国篆刻大辞典》(主编)《韩天衡篆刻精选》《天衡印话》《中国现代绘画大师·韩天衡》等专著逾一百三十种。

现任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校长、上海中国画院顾问(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长、吴昌硕纪念馆馆长、中国石雕博物馆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温州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

展讯:/SPREADTRUM

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

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

中共嘉定区委宣传部

上海市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展览时间

年10月31日—11月10日

展览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南2、南3展厅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END—

文化生活报社出品

国内统一刊号:CN35-

新媒体责编:汪明权

新媒体主编:邹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