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同样的荷,不同的境界人间词话三六 [复制链接]

1#
引发白癜风原因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bdfzd/190915/7465523.html

〔三六〕美成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①”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二词②,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①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住。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②姜夔:“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姜夔:“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籍。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怎么“得荷之神理”?“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籍”王国维为什么就觉得“有隔雾看花之恨”?

王国维对周邦彦的词总体上还是比较赞赏的,比如他说有篇有句的几人之一便有周邦彦,他说周邦彦词的“深远之致”不及欧阳修、秦观,但是周邦彦“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那么,“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几句怎么“言情体物、穷极工巧”“得荷之神理”了呢?

什么是“神理”?百度上和这个意思相关的解释有“精神理致;旨意理路;灵*。”也就是说,王国维认为周邦彦的描写巧妙地贴切地写出了荷花的精神理致。

这首词主要内容写眼前看到的荷花美景和回忆故乡的人和事,表达了思念故乡和羁旅天涯的惆怅。“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主要写早晨看到的情景:昨夜雨后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慢慢消失。圆圆的荷叶经过雨水滋润,更加清新怡人。晨风拂来,水面泛起层层圆圆的涟漪,一朵一朵荷花一枝一枝荷叶直立于水面,在风中轻轻舞动,摇曳多姿。“一一”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独立直立,“举”字用得极好,传神写出了荷叶荷花亭亭玉立高擎于水面,纤尘不染而又随风起舞的仙子风姿。这是独属于荷的清雅风韵,这更是细心观察到的真实美景。荷的“神理”是什么?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我们可以感知到,荷的“神理”就是高洁、直立、清香、端庄,这两句简单数字,语言却极为工巧,把荷的这些神理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出来。的确是“不隔”的好句子。

王国维对姜夔的词多有批判,不是认为姜夔的语言不美格调不高,相反,他说姜夔的词“格韵高绝”“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但是“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最主要原因就在于此——“有隔雾看花之恨”,也就是说总是“隔”了一层,没有言外之味。

同样写风中荷花,我们看看姜夔怎么写的。

姜夔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来写,“嫣然”是“容貌美好;娇媚的笑态”的意思,这两句是说荷花如一个带着娇媚笑容的女子在水面上起舞,那清凉的香气让人不由诗兴大发。这种带着献媚讨巧的花倒是像水仙多一些了。是作者感受中的荷花,不是自然本真的荷花,是拟人化后的一个美女的影子。姜夔看的是荷花,想的是巧笑嫣然的那个女子,冷香带来的诗句是对女儿香的回忆。所以就从“境界”的真来说,姜夔这两句的确没有周邦彦的好。

再看“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这几句也和周邦彦的一样写到了水面的波纹,不过不是像周邦彦一样用“水面清圆”直接写,而是用“老鱼吹浪”,写看到一条肥硕的大鱼在水中吐着泡泡,吹动水面的波浪。一条鱼能够吹动粼粼波浪吗?明显这也是作者的思力联想,故而通过“老鱼”所抒发的“留”的感情显得也有些虚了,这其实是作者留恋花间美景的借口罢了。从抒情上说,不是直接的感发,也是隔了一层。

最后看“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籍”几句。这几句写出了荷花花瓣零落的情景。“鱼浪吹香”四个字写出了在水中嬉戏的鱼儿吐着泡泡追逐着飘落在水面带着清香的荷花,荷花已经凋零一半了。景色明明很美,语言也很美,“隔”在何处?我认为应该是感情吧。前面的“虹”与“香”给人以拱桥和水面的美感,而“狼藉”则感情陡转,让读者也自然生疑了。另外,“红衣”二字写花瓣,格调高了,还是没有直接写更让人易于理解。

写文,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论文,或者是考场作文,写真景,抒真情,写真意,不追求表面的华丽,让人看得懂,读得顺,才是更美的境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