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如百花齐放般丰富了中国的历史。也正是这些诗词,完整了历史、完整了故事的悲欢离合。但是,你可曾想过在流传的百余年甚至千余年中,背后的故事早已被人遗忘。今天,就带大家看看那些被后人曲解的诗词吧!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这句话出自卓文君的《白头吟》,如今我们看到这句话经常出现在告白和许愿中,大部分都是对美好爱情的期许,但其实这背后的故事甚是心酸。
卓文君会爱上司马相如,是由于一曲《凤求凰》。卓文君十六岁便早早嫁了人,但丈夫不久后便去世,年纪轻轻的她守了寡,回到了娘家。
直到那天,他来家里做客。卓文君第一眼见到司马相如便挪不开视线了,他白衣胜雪,文雅恬静,十分出众。再加上善音律,一曲《凤求凰》把卓文君的心撩拨得七上八下。之后,二人顺理成章地相爱结婚。然而,卓文君没有想到,司马相如却是一个“渣男”。
婚后不久,有传闻司马相如与茂陵女子相爱,甚至要休妻纳妾。卓文君不敢相信,便赋诗一首盼望丈夫回心转意,然而她收到的回信仅仅十三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一行数字,唯独少了个“亿”,“无亿”的意思便是“无意”。卓文君看完信心好像三九严寒,痛苦无比。在“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背后,却是一段辛酸悲伤的往事,如今被用来歌颂许愿爱情,实在差强人意。
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个诗句在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现在都被当作“读书无用论”的依据,但是如果读一读全诗,就会发现其实不然: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黄景仁,他一生坎坷,史记记载他四岁便成了孤儿,家境十分贫寒。17岁时他便开始为了生计四处奔波,32岁时被任命为县丞,但34岁就病逝了。黄景仁一生穷困潦倒,一生充满悲哀和困顿,他做的诗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这两句诗概括了诗人一生飘零痛苦的身世和他那与世落落寡合的个性。现实是十分严峻的,黄景仁感到自己的落落寡合,被一些权贵们认为他是不近人情的“薄幸”之人。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黄景仁认为他所面对的“乾隆盛世”,实际上是一个是非不分、人情险恶的世道。他感慨这个世界不属于像他一样的书生,在这个时代,书生在人们眼中只是“百无一用”的大傻瓜。显然,“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是反语,是诗人的牢骚,是在疾世愤俗地为书生“鸣不平”。此诗句如此心酸、蕴含悲愤厌世的力量,现在被理解成读书无用论显然是十分不妥。
执子携手,与子偕老
这句话想必是大家十分熟悉的诗句了,此名句出自《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兵马。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爱居爱处?爱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再来看看翻译: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这是一篇典型的描写战争的诗,诗人袒露出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不满和抵触。所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意指战场上的战友之情,类似于与子同袍,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感情。但单独将此句拿出来使用,确实可以看作是对爱情的歌颂,于是后人将这一章送给了爱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现在这句话经常被用在对教师的赞美中,但是实际上,这句话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先来回顾一下这首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的前二句便是千古名句,也是全诗的诗眼,写出了许多爱恋中的有情人的共同情感体会。正是在这样一种比较伤感的情感体验中,才引出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谓“丝”,是通“思”的意思,指的是内心的思念不止,“泪”本是燃蜡滴下的蜡滴,在诗中比喻恋人的眼泪。所以这句话其实是不能理解为歌颂奉献精神,而应该是叙述在爱情中的伤感心情。
清朝学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说道:“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其实古人作诗填词,前后往往有所连贯,前后承接脉络清晰,将单句拿出来使用往往有“断章取义”的风险,或者句子放到其他氛围里也是成立。所以当后人想用古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常常有借题发挥的现象,当它们变得约定俗成,反而会疏忽了诗句中的意思。
人的一生就该多读读古诗词
多读古诗有什么用?我觉得以上所述就是最好的答案。
人为什么要读书——为了涵养灵魂
三毛曾说过"读书多了,自然就变了模样,很多时候,他们可能觉得自己读过的很多书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再记得了,其实,他们还是有潜在的气质的,在谈笑间,在胸有成竹,当然,也可能在生活和文字中流露。"
在熟悉古诗词的孩子眼里,春天是"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夏天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是"老树昏鸦现秋色","余音绕梁";冬天是"红泥围炉","晚来天欲雪"。
在熟悉古诗词的孩子眼中,"长江后浪推前浪"、"落霞与孤鹜齐飞"才是夕阳的壮美。
他们所读的诗词,最终会成为他们骨血的一部分,长在他们的灵魂里。小则影响他们的气质、素质和学习成绩,大则改变他们的命运。
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的气质;
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如今新教改的内容变动,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古诗词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成绩拖后腿。
可是,现在的人总是沉迷于手机,身为父母却不去想怎么教育孩子,导致现在很多孩子同样沉迷手机电脑里的游戏,反过来,这也让父母很头疼。因此,我们是否反思,这和我们成年人的自身的行为脱得开关系吗?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看《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决赛冠军武亦姝那广博的知识,实在让人佩服。
试问,现在有多少孩子能出口成章,翩翩诗句随口就能说出来?相对比之下,孩子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说到底,我们的孩子对于古诗词接触的还是太少了。现代人们一直推崇的“放养式”教育,或许只是一场骗局,只是自己骗自己罢了。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记忆力会在幼时达到一个小顶峰。为什么我们不借此机会教育我们的孩子多读一些关于古诗的书呢?
人们常说,读诗词的人,眼中风景不同,说起话气质也不一样。
从小热爱古诗词的孩子不仅培养了良好的气质,而且谈吐得体,他们知道做事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让人喜欢。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读古诗是学心态,一首诗便是一个故事,怎么坚持怎么宽容他人,学习到的是智慧,永远也不会过时,甚至成为一生的财富。
其实市面上有很多关于诗词类的书籍,而这套就很好,大家学习诗词不要走不必要的弯路了。
之所以推荐这套,主要是因为里面诗词量丰富,趣味性浓厚,看完之后还能了解古代历史以及当时的地理环境,无形当中加强了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它更是一套很好的亲子共读书物,一起看完央视的“诗词大会”,再翻开它来细读经典,既能重温知识,也能加强亲子互动,一举两得。
这一套有8册原价元,现在活动期间促销仅需99元,一顿饭钱,就可以让你不仅学习经典诗词,增加自身的学识,同时也间接影响并培养了孩子,一举多得!我马上入手了,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若想加深诗词知识,或者享受徜徉在古诗词中的美好,或者作为诗词积累,或者当作写诗启蒙,入手一套《中国诗词大会》全套8册的诗词大合集,都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
一套在手,铭记心口,可以说以后在诗词的江湖里,是想咋走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