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水面上扑腾,也可能溅出些水花的,往往并不是大鱼,大鱼多在水底深处。”这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对王金岭的评价。
王金岭(年—年),祖籍河南新乡,当代陕西画坛代表人物。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年调入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历任陕西省美协创作研究部主任、《陕西美术通讯》主编、陕西省美协常务理事、顾问,陕西国画院顾问,中国国家博物馆“石鲁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安美术学院、厦门大学、河南大学客座教授,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其主要作品有《泼墨荷花》《鹤》《华山松》等,作品《荷花》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绘画界人士称他是学者型画家,称他的画是阳春白雪。
5月29日,由中国美术馆、陕西省文联、河南省文联、陕西省美协、河南省美协、西安美术学院、中共新乡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三界之外·王金岭大写意水墨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共展出王金岭作品62幅,涵盖其早年探索阶段、中年艺术风格形成阶段和晚年笔墨提纯阶段,集中展现了王金岭在中国大写意创作上的象征性语言探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风格流变,可从中看到他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以及深入思考、不断创新的艺术理念。
一手传统一手生活
20世纪的60年代,一个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西安美术团体,在北京等地组织了一次巡回展,他们以表现黄土高原古朴倔强为特征的山水画和表现勤劳淳朴的陕北农民形象的人物画,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人称“长安画派”。
作为长安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王金岭不但传承了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理念,更是将当代中国文人的风骨与作品完美结合的典范。他用毕生努力,对中国画进行了梳理,并深入思考、不断创新,有着自己精彩独到的见解。
路雪/摄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表示,王金岭把他对生活的感受提炼出来,变成一种意境进行表达。在笔墨上,他向前人学习,在长安画派的精神指导下进行具有个人风格的创作和创新。尤其是他从中原移居到陕西生活以后,把两地不同的文化感、文化区域的趣味特征充分表达出来。
他的作品取景自生活,取自于周边的山川。他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身边熟悉和常见的小景,用淋漓的水墨表达出特别的意味。
路雪/摄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认为,王金岭将东方意蕴、文人风骨、真情实感完美融汇于作品之中。其创作独具东方风格,大写意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山河川谷,生生万物皆为画中之景,画作充满了观照山水、观照生命的人文情怀。
笔墨沉雄咨肆不羁
王金岭的作品画风沉雄,笔墨恣肆不羁,于常见题材中独出心裁。画作中的寒山、野鹤、狐女、秋荷具有强烈的西部风格和东方意味。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这样评价王金岭的绘画艺术:“金岭先生在用线、用笔、用墨这些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绝不重复古人也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在长安画派继石鲁先生之后的众多长安画家中,他的笔墨构成、笔墨技巧以及笔墨本身所涵盖的内容及其所表达的精神内涵是造诣极高的。”
《山雨欲来》,王金岭,年,69×cm,纸本水墨
此次展出的画作题材多样、物象丰富。画家或以破笔泼墨,或以水墨相融,恣肆挥洒,抒发情感。将中国大写意画的理与法、意与境、笔与墨、情与境处理到一定的高度。
《芙蓉》,王金岭,年,69×cm,纸本水墨
《山雨欲来》中,墨色干湿浓淡错落有致,疏而不乱,自然界的天籁与其笔墨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万千气象;《烟雨对棋图》中洋洋洒洒的笔墨,跳动着的韵律节奏;《芙蓉》的意味隽永、素雅设色……王金岭的作品用浓、淡、轻、重等不同层次的墨色描写,对当代的山水、花鸟画创作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与实践,诠释了中国画精神。
三界之外往复不息
此次展览是王金岭大写意水墨在全国巡展的第二站,首站设在了河南。
在首站的开幕仪式上,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王金岭的女儿王珠珠曾介绍,全国巡展的首站设在河南,是因为王金岭生于河南,逝于河南。“虽然他大半辈子的时间是在西安度过,但是我想他对河南、对故土是有着深厚感情的,他从这里走了,所以我们就从这里开始。我想这正是我的学术主持彭德先生定为三界之外的原因,它就是一个轮回。”
路雪/摄
雄肆、随意、豪放……绘画早已成为王金岭的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更是将自己善良敦厚、温文尔雅的人性融入画境。通过这些作品,可以领略他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体悟他的艺术精神。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5号厅,将持续至6月7日。
(文中未署名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