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生长环境 » 请背诵全文人类早期驯服汉字真实记
TUhjnbcbe - 2024/8/12 17:55:00
昆明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7373.html

一直以来,学语文都是个枯燥活,背古文更是,那会的老师都是狠角色,抽检哪一句背不下来,整篇抄写三十遍。同桌是个幸运儿,他被抽到的那篇叫做《登幽州台歌》,我被抽到的是《观沧海》,当然,我不是最惨的,后排那位哥们抽的是《木兰辞》。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还不是你与课文,毕竟对于抄书,谁还没有一次性拿五六支笔一起抄的技能,可最遥远的其实是明明你抄的最认真的那篇,却没有在考卷上出现。

虽然课文很难背,但容易跑偏不是吗?记得小学就流行的那句胡编乱造版本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似乎比原版更让人深刻。后来诸如“一失足更千古风流”“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再而衰,三而竭。”的段子也是层出不穷,更有甚者,一句“爷娘闻女来,自挂东南枝”一度成为我对《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的唯一记忆。

所以我一直觉得一个善良的出卷老师,就应该把所有的填空都写为“子曰:———”,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

以及我挺能理解知乎曾经有过的一个问题:高考古文只有六分,值得背那么多篇吗?

但你别当真以为背书只是为了那六分,毕竟某年安徽高考作文题“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就提醒了我,学生也许不能理解什么叫“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但试卷会让你明白“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不瞒你说,第一次看到本书书名《请背诵全文》,特别是那些熟悉的课文再次闯入,我脑海里的封面竟然是语文老师的大头贴,以及他那句经典的“只要愿意背,古文就是送分题”。所以说对抗时间最有效的方法绝不是养生和心态,而是让一个老师给学生打造足够大的阴影,毕竟这会我“眼前”的他还一直是十几年前的模样。

不过等翻开书,我又发觉,原来当初“锱铢必较”的古文字数,现在看来至多也不过寥寥数百,比起动辄百页的论文件,古文之凝练与干脆是那时的我不曾感受过的。果然时间是一层滤镜,那会咿咿呀呀怎么也背不出来诗句,现在都是生动有趣的代名词,虽然时光的魔力也有例外,比如当时不会写的数学,现在也确实还是不会。

这就是语文比数学可爱的地方在了,每次读到同一篇文章,同一首诗的情绪都是迥然的。比如初学《滕王阁序》时,最喜欢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从未见过滕王阁,可想象得到天光将进暮色,山河渐入昏黄;后来在作文里偏爱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向往老去的英雄都未曾屈服于末路;如今再读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又多了许多理解,总有些人血里有风,注定漂泊,那么唯有的便是好好珍惜当下的的陪伴与温暖。

人说旅游,同一个地方最好去三次,第一次满是新奇与陌生,带着探索的欲望和谦卑的态度去迎接新事物;第二次有了熟悉感,对未知依旧憧憬,对已知充满怀念;第三次便如同老友久别重逢,你能看到时光的变迁在眼前划过,终于肯沉下心去理解世界大美。

借由此书重温教材里的名篇,我发觉读古文,也是如此。第一次是小心翼翼的,生性跳脱的孩子被固定在教室里,书上的文字与脑海中的嬉闹就像两个小人打架,学完每篇多半一知半解,对孔孟、李杜、唐宋八大家等人的名字却是敬畏讨厌皆有;第二次一定会带着一种征服欲,少年人总会迷恋一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许还不能理解何为“千年文化之积淀”,但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折叠,在此处触摸彼处的幻奇感恰似一种别样的魔力;第三次则发生在无声无息之间:

与室友茶话会,一人说起“天苍苍,野茫茫,一树梨花压海棠”,另一人接上“车辚辚,马萧萧,二月春风似剪刀”;

朋友小聚,他闷闷趴着念叨“举杯消愁愁更愁”,我总会反驳,倒不如“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读起三国,群雄并立,硝烟四起,而后都归于大江东去,苏子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我心里最大的念想则是《水龙吟》里的“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辛弃疾的“羞”,怕也是对皇叔等人浪漫主义的追忆;

和伴侣看《人民的名义》,她会问这些贪官落马前的悔悟能有几分真?我猜测不出他人内心全貌,但那一刻更明了孟子所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如此振聋发聩。

人爱说“你读过的书里藏着你的气质”,我反倒觉得,单单读书很难真正塑造一个人,但它会扩充你对世界的认识,改变你对某些情绪的执念,在分岔路口前跳出来提醒你,有无数前人做了与你同样的选择,所以你从不孤独。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经》娓娓道来人性底色的爱与痴,孔孟教给你做人做学问的本质,李白潇洒,杜甫磅礴,李贺诡谲,王维参禅,王勃天妒英才,岳飞戎马一生,极尽天工人巧,将满眼生机化为千钧之力,你了解他们,不是因为“背下了”,而是因为“记住了”,如今俱往矣,可又总有后来人,难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几天前,人民日报评论聊起了“文字失语”的话题,文章说“表达赞美总是YYDS,好看的舞台一律叫炸,棋逢对手的竞争都称之为神仙打架”这种万物都可绝绝子,万物都能字母缩写的奇怪表达成为了一种生活惯性。虽谈不上排斥,但确实让人觉得语言的倒退在时刻发生着。

所以我发觉也许成年人比学童更需要这本书,来提醒自己曾经距离表达的艺术是那么近。

表达孤独,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现兴奋,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说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天高地阔,吾欲往之。”形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可以换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老妈问起考试成绩,好学生大可以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发挥不好,也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老妈让你复读,你想走个普本考研再战,同样可以回一句“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文字的排列组合如此多元与奇特,也自然拓展了语言的延伸性,从课文里学习传情达意的本事,不也正是小时入学第一天,语文老师教给我们的道理吗。所以假如你已成年,快要忘记曾经学过的文章,翻覆间只剩下网络流行语,那么重温这本书当然必要,如果你还年幼,正值我们都走过的“艰难”岁月,那么它的汇总与解读也能达到对学业最直接的帮助。

Ps:附赠一个学习得来的正经知识点,为必背篇目贡献颇多的杜甫老头,就是那个总是侧脸对着读者,最容易被学子用作初代变装游戏的水墨画像,其实是教材受邀画师蒋兆和的自画像,以及李时珍的那张,也是他按照自己岳父的样子描来的。

再有人问你,什么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就可以回答:四舍五入,李时珍是杜甫的岳父。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背诵全文人类早期驯服汉字真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