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分布范围 » 石问之玉石分明红楼梦文本辨
TUhjnbcbe - 2024/8/15 5:19:00

《玉石分明:红楼梦文本辨》,石问之著,浙江古籍出版社年8月版。

内容简介

围绕着《红楼梦》文本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这一主题方向,该书择优收录了本人自-年公开发表的部分文章,并在这些首次公开发表的文章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系统性修改和完善。

该书收录的文章,集中在四方方面,涉及版本和文本的比较研究、重大疑难情节问题、诗词等韵文的文本与考据问题以及校勘中的疑难问题。书中所论述的问题,力求客观准确,有理有据。涉及前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力保持论公允,该批判的批评,该继承的继承。期待本书能为准确地理解和传播《红楼梦》起到促进作用。

目录

第一部分《红楼梦》文本疑难问题的新解读

1、“林黛玉进贾府”:疑似成书过程中的较早期文字

2、为什么是贾政和王夫人居住于荣国府的正位

3、荣国府平面图中的两个难题:凤姐院和王夫人的居处

4、薛家为什么不离开贾府

5、解读“葫芦僧”的新视角

6、“非曹雪芹文笔”对薛宝钗形象的负面影响

7、《红楼梦》中的一个小悬案:探春生日的日期

8、荣庆堂是贾母上房吗

——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失误之处

第二部分《红楼梦》文本的比较研究

1、脂评本《红楼梦》的两个版本系统及其可靠性辨析

2、程乙本《红楼梦》存在的问题

3、程伟元、高鹗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贡献

4、皆为赝品:《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三种不同的结尾文字

5、从尤三姐形象的修改看程、高二人与曹雪芹之间的差距

6、第六十七回:他人增补的一回文字

第三部分《红楼梦》诗词曲赋对联研究

1、《海棠春睡图》对联探究

2、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新解

3、红学难解之谜:何谓“虎兔相逢大梦归”

4、被误读的李纨判曲

5、沁芳亭对联内涵新证

6、蘅芜苑对联探究:“才犹艳”抑或是“诗犹艳”

7、《红楼梦》诗词曲赋对联中的讹误

8、薛宝钗暖香坞谜语谜底新证

第四部分《红楼梦》文本校勘问题研究

1、《红楼梦》校勘的“文法、文理、文艺”三准则

2、《红楼梦》点校的原则、方法与常见问题

3、《红楼梦》文本中逻辑矛盾与校勘方法

4、《红楼梦》中的张冠李戴问题与校勘方法

5、《红楼梦》中的“错别字”

6、第三回中的一处文字脱落问题

7、第五十二回一处疑似深度隐藏的文本错误

8、第六十回中一处有待重新校勘的文字

自序

《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尽管诞生于二百多年前,而且中国社会自近现代以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但《红楼梦》的很多思想光芒仍不褪色。至于其艺术性,在古典小说中更是登峰造极。

叶浅予绘《红楼四美图》

读《红楼梦》时每每有一种感受:用最少的钱享受最顶级的艺术,无需各种古董字画装点门面,家中但有一套《红楼梦》,就可算艺术之家了。

但非常遗憾的是,如今我们看到的《红楼梦》文本,存在几个方面的缺憾,仍需要学术界加强研究。

第一、曹雪芹的原稿并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程高本的后四十回,学界主流看法认为其并非曹雪芹原稿,而是他人续写的文字。这一部分原稿内容的丢失,除了使得故事的完整性被破坏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就是使得前八十回中很多精彩的地方,我们领略不出来了。

尽量将前八十回中被埋藏的金子挖掘出来,是红学文本阐释的一个使命,这还有赖于广大读者们对文本的进一步深入的研读。

此外,即便是前八十回中,也有部分内容未必是曹雪芹文笔,如第22回结尾部分的文字以及第67回在性质上颇多分歧,对这部分文字真伪的探究,是红学文本研究需要进一步强化的地方。

第二、《红楼梦》版本众多,彼此之间往往存在众多文本内容的差异,甚至是重大的文本内容差异,比如第五回结尾部分,甲戌本与其它版本存在显著的差异;再如第九回结尾部分和第十六回结尾部分,版本间也存在着重大差异。

《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这些差异的产生原因多样,有的是因为传抄过程中的讹误导致的,有的是第三人修补或者改写造成的。如何在纷繁芜杂的版本异文中去伪存真、去劣存优是文本研究中的重大难题。

第三、《红楼梦》成书过程复杂,“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其中尚存在很多由于缺乏统稿而造成的自相矛盾的问题。

比如在人物的年龄、叙事的时序、故事的内容、人物的姓名等方面书中尚存在大量的彼此矛盾的内容,例如,第三回中林黛玉进贾府时到底是多大年龄,就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对这些自相矛盾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变动轨迹,确定作者最后定稿的意思,也是文本研究的一大课题。

除了《红楼梦》文本自身存在的这些客观性瑕疵需要深入研究外,《红楼梦》中的很多文本内容在理解上也颇为困难,小到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大到一个故事情节乃至一个章回,都可能存在理解不透的问题。

比如,香菱判词、元春判词、李纨判曲、凤姐判词、蘅芜苑对联、沁芳亭对联、秦可卿卧房对联、薛宝钗暖香坞谜语等等,皆存在理解上的严重分歧。

再比如,贾政作为没有承袭爵位的次子,为何居住在荣国府正位?薛家为何长期居住贾府而不返回金陵?“葫芦僧”究竟是谁?这些都是文本研究中需要认真回答的基础性问题。

纪念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珍藏版《红楼梦》

文本研究是《红楼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脱离了文本研究的艺术研究、人物形象研究、思想主旨研究等很容易出现根基不牢的问题,以错误的文本内容或者误读的文本内容来进行人物、思想、艺术研究,只会是错上加错。这类失误从清朝评点派开始,直至今日,都是非常普遍的,需要引以为戒。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红楼梦》文本研究需要处理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文本研究与版本研究之间的关系。

版本研究是文本研究的基础,没有扎实的版本研究基础,文本研究就是无本之木。从事红学研究的学者,应该养成研究版本的习惯。尤其是在确定了一个研究课题的时候,先要掌握该课题所涉及文本的所有的版本的情况,这样我们的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基础扎实。

另一方面,文本研究也有相对的独立性,要秉持文学批评独立的精神和品格,要勇于针对文本问题进行符合文学自身规律的探索,不能完全依赖于版本,更不能盲目迷信个别版本。

曹雪芹纪念馆

因为现存的《红楼梦》的版本都不是直接来自曹雪芹的原稿,除了每一个版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字改动和文字脱落、讹误等问题外,各版本有时也存在共同的文字脱落或者讹误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要敢于在缺乏版本支持的情况下,基于语言学的一般规律和文学艺术的普遍规律,发现文本中的深层次问题。这样我们的研究工作才能不断走向深入,取得突破。

第二,要处理好“回归文本”与“索隐本事”之间的关系。

在红学研究历史中,各种索隐方法曾经大行其道,一度让红学研究变了味道。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在提倡红学研究应“回归文本”,这是正确的主张。《红楼梦》本身是小说,文学性是它的根本属性,它必须被看成是逻辑自足的文学作品。

所以,《红楼梦》的文本问题,首先应依据逻辑自足性从《红楼梦》自身中去探索答案。这是我们研究文本问题始终要秉持的基本思维。当提倡“回归文本”的时候,是不是就应该彻底摒弃“索隐本事”呢?我个人的看法,这两种方法并不完全互相排斥,“索隐本事”若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方法,有时也颇有趣味,且能丰富文本内涵。但切忌主次颠倒,更不能喧宾夺主。

第三,文本研究要拿捏好尺度,既不可求之过深,也不可浮于表面。

求之过深,则易于走火入魔;浮于表面,又不得登堂入室。红学研究中有些研究话题存在求之过深的现象,比如探究林家遗产哪里去了的问题,再比如秦可卿真实身世问题,这类问题本质上是作品的设置问题,不必作过多探究。史书上记载的身后无钱安葬的高级官员多的很,所以林如海死后没有留下有价值的遗产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戴敦邦绘秦可卿

相反,有些问题看似是作品的设置问题,实则要作进一步的探索,而不能浮于表面,否则,我们无法领会其中的叙事艺术之精妙。比如,贾政为何居住在荣国府正位?王夫人为何日常居住在荣禧堂东边的耳房?薛家本来只是短暂来京,可为何到贾府后就不回金陵了呢?第四回的断案主角明明是贾雨村,可标题为何却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呢?贾琏为何是二爷?

凡此等等,对于透彻理解《红楼梦》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构成《红楼梦》文本解读的基础性问题。所以,我们在对《红楼梦》进行解读的时候,务必要掌握好分寸。

在小书即将出版之际,草草敷衍几句,算作全书的导读吧,希望对阅读有所帮助。书中难免存在一些讹误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在此,我要对我的暨南大学的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暨南大学的罗立群教授、赵黎明教授、赵友斌教授、杨辉旭副教授以及很多其他同事都为本人从事红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要对南京大学的苗怀明教授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收录的文章中,大部分的初稿都是通过“古代小说网”这一学术平台发表的,苗教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作者近照

我要对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孙玉明研究员和卜喜逢副研究员以及其他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孙老师和卜老师曾经赠送我不少书籍,是我从事红学研究的引领者。另外,北京语言大学的方铭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朱萍教授、《光明日报》社的刘剑老师、《文史知识》杂志社的孙永娟老师、《曹雪芹研究》的胡鹏老师等等,都是本人从事红学研究道路上的伯乐,一并表示感谢!

我要对浙江古籍出版社的陈小林副总编辑、屈钰明编辑、吴宇琦编辑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陈小林老师曾经通过苗怀明老师联系到我,商量小书出版事宜,知遇之恩铭记于心!

我要对北京大学陈熙中教授表达特别的感谢!每当遇到拿不准的文本难题的时候,我都会习惯性地向陈老请教,陈老每每都引经据典地答疑释惑。在本人学习和研究《红楼梦》的过程中,很多师友给予了资料上的帮助和观点上的启发,如任晓辉老师、张胜利老师、兰良永老师、顾斌老师、于鹏老师、李娟老师、李南俊老师、徐建平老师以及李恒老师等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五套《红楼梦》特种邮票

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初稿都是通过报刊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问之玉石分明红楼梦文本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