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王德舜:年12月生于南京市溧水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会研究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南京颜真卿书画院顾问,江苏省世博书画院副院长,南京雕塑壁画研究会副会长,南京电子职工大学美术专业教授。原南京市鼓楼区美协主席。
画家中西兼长,工写俱佳。工笔画既富有传统底蕴,又富有创造性,自八十年代就开始探索工笔画的创新之路,注意工笔画的写意精神,既写心,写意,写情,把中国的哲学、诗词、美学等元素彰显出来,探索工笔画的创新之路,把装饰美与意境美合为一体,将工与写泼墨、泼彩吸取到工笔之中。给人一种奇幻之感,形成独特风格。写意画尤擅骏马、人物方笔痛快淋漓,形神兼备,韵味超然。
魏鸿蕴: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同江市,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哈师大艺术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世博诗书画院顾问,南京晓庄美术学院教授。
工笔画兼有北方的凝重和南方的清秀,富有形式美和意境美,极具装饰性,给人一种清新、奇幻之感、别具风格。擅长写意牡丹,涉笔成趣,笔墨俱佳,高雅生动。
他们的作品在江苏、安徽、天津、黑龙江等几十家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工笔年画、连环画、中国画、油画、宣传画、《王德舜魏鸿蕴画选》、《王德舜魏鸿蕴画集》、《王德舜魏鸿蕴作品——工笔画》、《王德舜魏鸿蕴作品——写意画》、《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赏析王德舜魏鸿蕴工笔画作品》、《中国花鸟画——工笔牡丹、荷花、工笔菊花、工笔茶花》等教材。93年在江苏省美术馆、98年在天津美术馆、在天津西洋美术馆举办《王德舜魏鸿蕴画展》和多地举办王德舜魏鸿蕴小型作品展。《鸭洗图》参加年中国画大展;《采莲图》年全国第四届工笔画大展;《月是故乡明》年庆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展;《神州春晓》年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绿色摇篮》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飞天梦圆》年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展。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法国、意大
利、美国、澳地利、俄罗斯等国展览、获奖、入编多部画册及被收藏。数篇美术论文发表在《美术》、《国家画》等专业杂志上,个人传略被编入多部名家词典及多家电视台专访,中国书画名家肖像集等。
减笔当法密·细笔求气足
——再读王德舜、魏鸿蕴的花鸟画
周积寅/文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周积寅教授友人王德舜、魏鸿蕴是当今中国画坛上卓有成就的伉俪画家。他(她)们走的是一条传统(不拒绝吸收外来和其他艺术之营养)、生活、修养、创新之路,其工笔画自立门户,且有时代特色。他们能工能写,其写意画也独树一帜。我由衷的为他们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取得的辉煌予以喝彩。
看过王德舜、魏鸿蕴夫妇的工笔画,画中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装饰意味非常浓厚。无论从章法上的经营,还是造型上的构思,直至色彩上的搭配,都有很强烈的“工艺”味道,甚至古人许多避忌的规制在他们灵活运用中成为了创新的突破点。这种反其道而行的技术创新在于立意上的巧妙化合。与古人、与今人拉开距离,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还不够,同时还要有传统功力和文化内涵的支撑,这才是创作成功的前提。所以我看到王德舜、魏鸿蕴夫妇的作品虽然有大量的装饰元素渗入到他们的工笔画中,但是并没有让人感到其作品沦为“工艺品”或者装饰画,这其中的缘由在于他们的画中包含了大量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一个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上的创造必然不会走向歧途,而在此基础上融入新元素的发展必然终结于对传统的真正理解、尊重和继承。
处理好装饰因素如何熔铸于传统品格的工笔画是他们不懈努力的课题,正如他们在其文章中所讲,这是“度的把握”。恰当的把握装饰性在工笔画的运用,不仅可以开拓新的形式和意境,而且也区别于当今大量缺乏思想深度和精神性的装饰画和商品画。所以我把王德舜、魏鸿蕴夫妇的作品定格在具有写意精神的工笔画这样的层次上,而基于此种认识才能清晰的鉴识出他们工笔画的学术品格和独特风格。
单纯的从概念上阐释“工笔”与“写意”似乎是矛盾的,甚至从表面形态来说它们只是表现为“细笔”和“粗笔”的差异。如我们从《中国美术大辞典》中就可以得到这样的解释:
工笔: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密体画法。
写意: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略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
且不论是否准确,但在现实创作中,我们决不能简单机械的理解工笔与写意的差别,甚至把它们对立起来而绝对化。古代画家学习过程中往往从工细一路入手,渐入门庭而稍纵笔墨,力求单纯概括、笔简意赅。工笔画家常常画写意则可以放宽笔路,使自己不被拘泥于琐碎、小气;反之,写意画家尝试工笔,则可使笔墨不至空泛、浅薄。这里面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所以前人以工、写定中国画品位的雅俗、高低往往失之偏见和私心,而今人若还以此为标准则会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了。因而先看王德舜的写意画多以人与马为画题。无论游春、打马球、引弓骑射的古装人物,还是驰骋草原的少数民族在他笔下都显得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人与马的亲密与和谐、舒展与自由浑然一体,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笔墨间透出洒脱、浑朴、率真的个性似乎正是画家本人的内心写照。这里我不禁马上联想到他的工笔画。尽管在他们夫妇的工笔画中保持了浓厚的装饰效果和构成意味,并且在描绘过程中承袭了精钩细染的传统工笔画程序,但画家在主体精致刻画的同时往往背景处理得简括、自由,那种阳光的气息简直与王德舜的写意画同出一辙,并运用色相、色调的对比来强化这种相同的感觉。在技术上,他们充分利用特殊技法所带来的随机性,形成丰富多样的肌理效果,使得主体与背景在同一画面中形成一种工、写结合的新图式。
当写意精神能够真实体现在工笔画中时,工笔画便能产生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沉稳、大气、浑厚的气息,而其后便是笔墨语言上的真正圆融与解放。所以,在王德舜、魏鸿蕴夫妇的工笔画中,我们不会仅仅被极富装饰感的图式所眩目、吸引,而是直接感受到画家苦心经营的意境和内在的、隽永的、深厚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品格。
中国画写意与工笔外在的形式对立中却悄然的进行着内在精神的互动与转换,这种奇妙的诡调方式通过王德舜、魏鸿蕴夫妇的画笔娴熟的表达出来。或许工笔承载新元素的能量更有利于技巧的发挥,使得他们极大拓展了表现题材和艺术语言的适用性,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那颗自由、奔放、跃动的心灵始终没有停歇。一种喷薄欲出的表现欲和纵情挥洒的创造力使我在他们夫妇二人的工笔画中看到了写意精神存在的价值、理由与力量。
周积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从事中国画论、中国美术史教学与研究。中国美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