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生长环境 » 强其骨与不雕,观代中国画艺术大师潘天
TUhjnbcbe - 2025/1/15 19:27:00

大家好,我是小编双婷,今天就让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强其骨”与“不雕”,观代中国画艺术大师——潘天寿。

潘天寿(-),字大颐,号寿者。浙江宁海人。他生长于农村,幼时家境清寒,以《芥子园画传》作为启蒙课本,靠刻苦自学走上艺术道路。19岁进入杭州第一师范,得到经亨颐、李叔同的指导,有机会看到许多古今朽画名作,广泛学习,莫定基础。27岁到上海,很受吴昌硕的器重,在艺术上崭露头角。

在旧社会,他作为一个爱国的、正直的画家,与国民党的卖国、腐败,是格格不入的。他在画上曾自署二獭道人代徽在何处呢?他是懒于应酬,不屑与达官贵人之流交往。他非常欣赏八大山人孤傲冷逸的艺术风格,曾在咏八大山人的诗中写道:“不堪听唱念家山,尽在疯狂哭笑间,一鸟一花山一角,破裂装湿暮云烟。”这无非是感事伤怀,在那风雨飘摇、国事日非的形势下,借咏八大以抒发忧国之情罢了。故有一段时间,潘天寿在他的画上自署“心阿兰若住持”的别号,寄情于佛学。也是他对现实失望心理的反映。但是强烈的爱国之情,使他不能遁迹空门,曾在《梦渡黄河》一诗中说:“时艰有忆田横士,诗绝弥怀救勒歌,为访幽燕屠狗辈,夜深风雪渡黄河。”他“忆田横”,是痛斥那些丧失民族气节的投降派;他盼望有韩信那样的“屠狗”英雄,挽民族于危亡。原来画家那淡泊冷漠的外表下面,包藏着一颗炽热的赤胆忠心。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艺术是播天寿思想的核心,从这点出发,决定了他后来绘画风格的发展。

解放以后,躬逢盛世,潘夭寿的思想豁然开朗。他积极下乡深入生活,创作歌颂劳动、歌颂新风尚的绘画,画风产生巨大转变,从表现孤傲超脱的内心世界,转向表现峥嵘壮阔的时代精神;变萧散淡远的幽思,为雄强劲健的意境,从而使其作品出现雄阔奇崛、朴质高华的独特风格,表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他非常重视画家的人品,在《听夭阁谈画随笔》中说:“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藏于胸中,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术,不求工智能登峰造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潘天寿的画以大笔墨线为主,雄健刚直,凝练老辣,极有骨力。他画上的墨线,很少弧线,转折处往往成为方形,棱角分明,给人以倔强不屈的感觉。运笔沉重而多顿挫,笔线边缘不整,或粗或细,或干或湿,有复杂的变化,益显得老辣生涩。这样的墨线,方中有圆,直中有曲,刚中有柔,重而能秀,所谓如“折钗股”、“屋漏痕”,这正是写意画所推崇的用笔的上乘。所以黄宾虹称赞他“笔力扛鼎”。潘天寿喜欢画巨大的磐石,往往顶天立地,硕大无朋,充满整个画面。然而这么大的巨石,却不加披染,只靠几条勾勒轮廓的墨线来表现,不仅岩石的凹凸转折,纹理层次,一清二楚,而且石头的千钧重量和坚硬的质地,都强烈地表现出来。这种画法是前人没有的,也是其他人不敢做的。

因为如果没有扛鼎的笔力,石头的轮廓线就会成为中间空白的框框,越是简括造型,越是要笔笔见骨力,来不得半点疲软。潘天寿喜用浓墨、泼墨作画,特别显得墨气厚重。笔法与墨法相辅相成,形成沉雄劲健的风格荃调。他画的石,不是花园里的假山,小巧玲珑,供人玩赏;也不是河滩上的卵石,经不起波涛的冲刷,磨洗得圆滑精光。他画的是故乡天台山的花岗石。是雁荡山的沉积岩,虽经历千年的风霜,万年的雷电,仍岿然屹立于天地之间,表现了雄键刚毅的内在精神。这正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他画的鹰、鲜,羽毛苍老披纷,嘴爪硬如屈铁,常常居高临下,转侧啤院,雄视四方。他画的松、梅,虬枝强拗,叶如钢针,树干布满苍老的疤痕,是饱经风霜磨练的不属形象。他画菊花,枝干多做垂直造型;画荷,梗多用顿挫笔法,均能于婉约中见刚劲。总之,潘天寿的画是不属的意志与刚劲强健的力量的化身,是在“强其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产物。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我们民族的情神、气质和时代风貌。

潘天寿还有一颗刻着“不雕”二字的印章。不雕,即不加雕琢,浑朴、自然、纯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意,体现了他的审美观和在艺术追求上的最高境界。他画岩石硕大方正的造型,画鹰的粗犷。画松、梅的古拙,都表现一种质朴无华的意趣。他画梅、竹,常配以突兀的山岩,画荷花常配以杂草、枯叶,使画面充满山野气息。他还直接画野藤、山花,曾多次以雁荡、龙漱间不知名的花草入画,正因为它们不是人工培植的,更为自然朴质,更符合画家的审美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潘天寿长于指画,晚年作品大部分是用指墨画成。为什么要用指画?他在《指头画谈》一文中说:“(指头画)每条线的画成,往往似断非断,似续非续,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或粗或细,如锥画沙,如虫蚀木,如绷蚌的文字,如屋漏的痕迹。特具一种凝重古厚的意味,极为自然,殊非毛笔所能到。”这段话的核心,就在“极其自然”。可见潘天寿晚年喜用指作画,不是猎奇炫异,而是因为指画更能达到他所追求的”不雕”的境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强其骨与不雕,观代中国画艺术大师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