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我姐说想去看荷花,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在花都有几处荷花盛开,其中一处便是资政大夫祠前荷塘。来花都三年多了,我几乎没听人提起过资政大夫祠,网上资料也甚少,看图片也只是一张普普通通的大门图,感觉就是夹在市井中的一栋普普通通的古宅罢了。但是看荷花是离我最近的一处,于是便在一个周末约了我姐欣然前往。
到了一看,荷塘里的荷花此时已经开过大半,又是正午时分,荷花星星点点地散落在碧叶间,没有想象中的盛景,不免有些失望。不过门前的这口风水塘倒是挺大的,古代的达官贵人或者大户人家建宅子的时候喜欢在门前设一口半月塘,既有风水上的藏风纳气、聚水生财之意,又有生活上的实用功能,比如用水、养鱼、洗衣等,夏天种上一池荷花,秋冬浮上一池雾气,整个宅子都显得生动了起来。这便是古人的智慧。
资政大夫祠远观该资政大夫祠位于花都新华镇三华村,从地图上看,是一组布局整齐的三列三进六廊外加衬祠、后楼组成的建筑群,据百度显示,这是广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建筑规模最大的祠堂。我猜门前的风水塘最初应该是半月形,因为半月塘对宅子有环抱之势,给人一种圆融柔和之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处世之道。现在被两条笔直的路给切断成倒三角的形状,与宅子相连却像一个箭头,显得局促而逼仄,有点遗憾。那天虽然是周末,但是游览期间除了我和姐姐,就只见到一对小情侣,祠堂里显得有些空荡和寂静。
资政大夫祠地图并列的三组祠堂分别是“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据祠堂介绍文字记载,清朝同治年间,这个村里的俩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都在兵部任职,深得朝廷赏识,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封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封为“奉直大夫”。为了彰显家族的荣耀和朝廷的圣恩,徐方正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徐表正则建造了南山书院,徐氏后代为赞先哲盛德,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能看到三座门楼的原因。
资政大夫祠门楼从资政大夫祠走进去,迎面就能看到一座非常气派的青石牌坊,看介绍,牌坊建于同治二年,四柱三间四层,连州青石打制,面宽9.35米、高9.8米,明间设两层庑殿顶,上层檐下石打制的如意斗拱,正面悬刻“圣旨”,背刻“恩荣”及同治年间所颁的诏书。“圣旨”俩字霸气侧漏,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之感,这在当时便象征着最高荣誉,可以想象当时的主人心中那种扬眉吐气的骄傲。
刻着“圣旨”的牌坊走进去回过头看牌坊,就能看到背面的“恩荣”二字。既不忘恩,又铭记荣耀。这里的“恩”当然是指“皇恩”,因为是皇帝诰封的,但同时也是指“亲恩”,即父母的养育之恩。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会封赏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臣子的家人,到了清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封赠制度,为了“遂臣子显扬之愿,励移孝作忠之风”,每到朝廷庆典,颁发恩诏,任职两年以上者,便可请求封赠,除了官员本身,还可以推及父母妻室。这里的“资政大夫”在清朝是个正二品文散官,其实就是个荣誉头衔。虽然这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但是对于弘扬孝道、树立良好的乡风来说,无疑有积极正面的意义。
牌坊北面的“恩荣”资政大夫祠还被用来作为“广州民俗博物馆”的展览,目前有粤剧、灰塑、瑞岭盆景、珐琅和清代主人故事等5个常设展厅。我在花都住了三年多,如果不是搜荷花,既没听过资政大夫祠,也不知道有个广州民俗博物馆,所以我们逛了几个小时才遇到一对情侣游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想除了平时对这个地方没有什么宣传之外,公共交通不是很方便,还要收15元/人的门票,所以来的人就少。既然作为博物馆,弘扬民间文化,我觉得可以完全由政府出资维护,对外免费开放。
灰塑展览“三阳开泰”但在这里我第一次了解了灰塑,作为广州市民间传统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始于唐朝,宋时普遍应用,在岭南明清豪门大院或寺庙等建筑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广州市内陈家祠、光孝寺等建筑上都能看到大量的灰塑作品,资政大夫祠建筑群上的灰塑也很精美。灰塑作为民俗博物馆一个展览项目,在资政大夫祠内可以看到其制作的材料、步骤和工艺,还有许多具有不同含义和象征的灰塑作品展览,对了解岭南建筑上的灰塑艺术有很大的学习价值。
灰塑作品展这是一个麒麟吐玉书的灰塑作品,由麒麟、兔、玉书三个要素组成,取材于民间故事,相传孔子出生的时候,有麒麟在他家吐了一本玉书,代表圣人出生。人们常常借用这个故事用来表达家里添丁,读书有成的美好寓意。岭南建筑上很多的人物、动物、花鸟形象,如果不了解其背后的典故和寓意,我们很难明白为什么会如此装饰,其实每个形象都是一个美好而朴素的心愿,从这些雕塑的内容也可以看出主人家的传承价值观和追求。
灰塑作品麒麟吐玉书在南山书院头门内院的牌坊上,刻有“孝廉方正”四字,孝廉方正是清代用来选拔人才而特诏举行的制科之一,从雍正时开始,新帝登基时,都会下诏让各直省府﹑州﹑县﹑卫举荐孝廉方正之士,赐六品章服,备召用。乾隆以后,定荐举后送吏部考察,授以知县等官及教职。这种制度对于在民间弘扬孝悌、廉洁、正直的价值观有很有借鉴意义。我们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或者是大学招生如果加入贤德举荐制度,可能对社会风气的形成也会有一定的引导意义。
孝廉方正牌坊古代建筑讲究人宅相扶,建筑格局布局严谨,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每个区域各自独立又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且善于充分利用自然和顺应自然规律,不管是采光、通风、排水还是种植植物、供小孩游戏,天井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洒满阳光的天井在建筑群组合之间有青云巷相隔,纵深49米,为什么叫“青云巷”?其实是希望能够“平步青云”的意思,青云巷由两组镬耳封火山墙组成,有防火、通风、排水、交通、阻隔等多种功能。
长长的青云巷在后院的右侧,还有一个绿荫掩映的资政园,相当于是后花园,各种植物盆栽相映成趣。虽然不大,却也可漫步,可小憩,可读书,可闻花香鸟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追求经济效益,国家越来越强盛,但是由于走得太快,很多传统文化也慢慢的丢失了。其实我们可以偶尔停下来,回头看一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哪些文化的瑰宝是可以拾起来的。
资政园中的盆景(图、文/梅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