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亚君,女年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毕业于辽宁省鲁讯美术学院国画系,后进修于中国画艺术创作院高研班、中国人民大学现代人物创作班,职业画家。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族摄影学会会员
首都博物馆画院香河分院院长
昊仁爱心万里行书画院院长
宋庄当代艺术画院副院长
中国名人书画圈艺术顾问
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师
姜亚君女士执着于艺术,多次去西双版纳写生,画了大量的写生,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她的作品既有传统的深厚功底,又融入现代的审美思想,有着强烈的个人艺术面貌,作品多次在全国专业书画大赛中获奖,近年来其作品被台湾,韩国,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个人和专业机构收藏,中国书画报、丹青艺术等多家专业报刊多次对其报道和推介。
年作品《凤栖梧》人远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美术作品展,年作品清风依旧入远辽宁省廉政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年作品水漫生入远东北风东北三省版画展,年作品花放四海香人远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中国美术作品展。
中国画创作是艺术家人格的精神反映。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不仅仅是画家对具象的表现,更是画家思想的结晶、情操的图示,蕴含着画家的智慧、情感及人生的价值取向。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社会、人生的体验与感悟,将精神情感投注于手中笔墨、呈现在画面里,以美的能量影响人的情感,净化人的灵魂、融会人的品质,从而“成教化、助人伦。”观赏姜亚君的中国画作品均有这种迁想妙得的意味在折射人的心灵深处。
——重意境——
姜亚君是一位女性画家,不熟知的人一读名字“亚君”都以为这是一位谦谦君子,因为“亚”字又含有雅、聪慧、低垂的寓意,杜甫诗中曾有“花亚欲移竹,鸟窥新卷帘”的形容,汉帛书《十六经》里有“夫地有山有泽,有黑有白,有美有亚。”可谓是人如其名、画如其人,姜亚君的君子之美、女性之美,一概都体现在她作品上的意境美。
姜亚君擅长花鸟和人物画,她的花鸟画意境缠绵悱恻、超旷空灵,作品笔墨精湛、线条娴熟、色彩和谐,犹如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姜亚君长期坚持写生,她走进大自然中,感受林泉之意,通过观察池塘春草、园柳鸣禽、涓涓溪流,通过目识心记得其物境
她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汇在灿烂的物境之中,视境于思,体验“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于朗朗乾坤的情境里沐浴;在飞笔落墨时超越自然,经过思考、经过揣度,把沁人心脾、豁人耳目的情景交融、鲜明生动地空间着力在一幅幅一张张画面上。
中国画对姜亚君来说,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精神世界、人生立场与态度的一种彰显和表达,她是真学养、真性情、真投入,无论风霜雪雨、电闪雷鸣,她都安然坚守着自己的方寸。她拒绝浮躁、喧嚣,用笔墨和颜料在洁白的宣纸上绘出自己思想和精神的丝缕,亦如她笔下一个个锦鲤、一群群龙鱼、一簇簇牡丹、一朵朵荷花,充溢着满满的生气和昂扬豁达的精神向往。
——不逾矩——
花鸟画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到了商周在青铜器、帛画、漆画中就有了禽鸟、虫鱼、龙凤等多姿多彩的形象,魏晋南北朝是花鸟画萌芽发展期,开始从人物、山水画中独立出来,有一批代表画家群体,技法日趋成熟,理论渐现雏形,花鸟画真正走向成熟是在唐代,繁荣和辉煌于南宋。寒来暑往数十载,朝朝暮暮、周而复始,姜亚君孜孜不倦耕耘在花鸟鱼虫的天地里,注重传统的吸纳,从五代黄筌的严格精微的工笔花鸟,到后来的北宋崔白和明清的写意花鸟,姜亚君都一一的揣摩描绘。
日起月沉,姜亚君深深扎根在传统之中,但也力求创新,她说越来越觉得在画她自己。笔是心灵的枝蔓,画是情怀的凝聚,姜亚君重气势、重格局、重意趣,在作品中注入写意的精神意识,增加了画外之意、象外之旨,并把这一理念贯穿于自己创作的全过程。“花不能言意可知”,花鸟鱼虫是有灵性的,姜亚君钟情于花鸟的一颦一笑,深谙于四时更替、花开花落、盛衰枯荣,自然而然“从心所欲,不逾矩”,正如清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题跋中说“书与画天生自有一人执掌一人之事。”姜亚君曾努力地冲进去,现在又奋力地冲出来,如白石老人言“全在不蠢,胆敢独造”。这既是艺术规律,更是一个画家必由之路。
姜亚君不仅徜徉在花鸟鱼虫间,还触及人物画创作,为自己的绘画拓展更加宽广的路子。她自幼酷爱艺术,从辽宁省鲁讯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后,没有停止的求学之路,来到北京后不停地寻求自己艺术发展的空间,进修于中国画艺术创作院高研班,拜读于人民大学现代人物创作班,与绘画不离不弃。她的人物画在表情动态、画面构成和色彩铺陈上均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从每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在追求素雅美、恬静美、闲适美、祥和美、朦胧美和清净美,把花鸟画中彩由色生、色因彩成,依心施彩、依意着色的理念用于人物创作,其中还吸取岩彩的技法,从而使她的人物别有天地。
——尚精神——
在物质生活相对丰盈的今天,无论现在如何多元的、娱乐的、观念的戏谑消费,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是需求“道”和“德”的滋养。中国画属于“心道”和“心德”,是一种心修、心觉,姜亚君在她的作品始终注重养智、齐物、怡情、明理、崇上的“画以载道”的本质。她的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之外,用“道”的眼光俯视着事物的内在本质,达到“心”与“音”的统一;她视万物为生灵,在一景一物一笔一墨里充满生命的活力,带着爱怜和欣赏的目光来表现一叶知秋、一草一枯荣的齐物之道;她写生、写景重在写情,情景交融、情趣相生、情理相通,寓情、寓兴、寓声于画;姜亚君视笔下为苍生,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中明理思德;她“崇上”“唯美”,创作中力求至真、至善、至仁,尽力规避消极的、颓废的。
人生际遇不同,为艺者追求的方向、方式和路径自然也就千差万别。姜亚君从东北一路走来,她越来越清楚在快节奏、高压力的今天,画家应该懂得自己创作的取舍,要带着观者去体会大自然的幽静、达观、美妙,站在历史和艺术的视野上,积极地审视当下、揭示当下,服务当下。
姜亚君相信,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是会说话的,是有味道的,懂它的人自然而然能听到它的声音、闻到它的气味,感受到它的真正品质。
——姜亚君国画作品赏析文/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