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用一种凝练的语言,去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亦或是以惜字如金的态度,去彰显一个人内心的澎湃,想必没有诗歌更适合的文体了。
因为从《诗经》开始,一直到唐诗诞生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既可以直抒胸臆又能诉说衷肠的短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诗词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的明珠,时至今日依然被人们传诵不止,这就足以证明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都用诗词表达内心世界,并抒发无法抑制的情感。说白了诗词就是一种蕴含着灵魂的文化精灵。
唐朝是诗歌文化巅峰的时代,不仅涌现出了几千位知名诗人,而且也创作出了五万余首唐诗。
在众多诗歌作品中,又形成了多种诗歌类型。比如,边塞诗、感怀诗、咏物诗,以及讽喻诗、相思诗、爱情诗,还有山水田园诗、羁旅诗等,让唐诗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众多诗歌类型中,唯有爱情诗最引人入胜。因为爱情诗不仅语句优美,而且也可以从诗中读懂一段爱情故事。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都会给人一种无尽的想象之感。
第一、唯美的古代情诗,一段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提起唐代爱情诗高手,恐怕很多人第一印象就会想到元稹,以及晚唐时期的小李杜,即杜牧和李商隐等诗歌大家。
他们用极其丰富的个人情感经历,以及才华横溢的诗歌创作水平,撰写出了一首首极富情感的爱情诗。
例如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末宋初诗人顾敻,曾作“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而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数都以爱情为主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如此情真意切可谓人间自有真情在。
事实上古代社会,还有很多才女,她们对爱情的思考也十分真切。比如,唐代女诗人鱼玄机诗云:“江陵愁望有寄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而汉代第一才女卓文君,《白头吟》诗云:“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事实上谈起情诗宋代词人一点也不逊色,陆游与唐婉之间的爱情,可谓让古今都为之叹息。
他在一纸休书休了唐婉之后,由于放不下这位心上人,所以创作了《钗头凤》词:“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第二、女子给情郎写的情诗
七夕到了,该怎么写情诗呢?不妨来学习下古代女子的情诗。
都说古代女性的爱情非常含蓄,但是在诗歌的铺垫下,让很多女性表达出了内心的真情实感。
比如,有一位女性给情郎写的情诗:“何须问短长、尺寸自思量”,不仅表现出了大胆、可爱的甜蜜爱情,同时也突破了封建牢笼对感情的束缚。
而这两句诗文的作者,就是明代女诗人季贞一。她的代表作就是《答情人》:“寄买红绫束,何须问短长。妾身君抱里,尺寸自思量。”。
作为明朝嘉靖年间少有的才女,曾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吟诗作对。相传偶有一日其父亲将其,抱坐于膝盖上“令咏烛诗”,应声曰:‘泪滴非因痛,花开岂为春’。
其父推堕地,曰:‘非良女子也’,后果以放诞之死。虽然她的结局非常令人惋惜,但是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才女,并且对爱情拥有奋不顾身的精神。
被称为北方文雄的元好问,曾在《摸鱼儿·雁丘词》中写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这种对爱情生死相依的情感,想必世间也少有。
结语
无论古今人们都对爱情抱有美好的希翼,但是在封建社会。只有男人才能三妻四妾,而女人就算对某个男子动心,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也不能主动表明心迹。
所以当诗歌大行于世时,她们便可以通过写情诗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