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夜的小女孩擦亮了一整把火柴
在火花中看到了幸福的生活
火花熄灭之后
她的生命也一同熄灭了
而有一种火花不会熄灭
火柴盒上的贴画也叫火花
火花最初仅作为火柴的商标用于火柴的流通
随着时光流逝
火柴盒上的贴画突破了商标这一概念
其图案设计的选材也随之扩大
包罗万象
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不少火花品种也成为各个城市和地域的代言
极具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
说到“火花”
咱们不能不提南京火柴厂
从中华门地铁站3号口出来
步行5分钟
便来到了位于雨花西路与普德路交界处
南京火柴厂的旧址
这里曾闪烁着“火花”
明亮细小的木梗
成堆地在轰鸣的车间前空地上晾晒
成群的职工交谈着走进厂门
印有漂亮火花的火柴成箱成箱地运出去
火柴厂最辉煌的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
在那个火柴紧俏的年代
火柴厂每天生产线忙得连轴转
加上计划经济时代
火柴属于计划内物资根本不愁销路
在火柴厂上班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回顾南京火柴厂”建厂历史
要翻到年到年间
当时
首都、金陵、太平和杨明4厂相继合并为
公私合营南京火柴厂
上世纪60年代正式更名为南京火柴厂
火柴曾“贵”比彩电
在上世纪80年代末
南京火柴厂还是很“火”的
一年就可以生产40万件民用火柴
每件火柴是盒
按照当时的行情
火柴非常紧俏
箱的火柴计划就可以换一张彩电或冰箱票了
到了90年代初期
由于打火机和煤气灶自动点火装置的出现
火柴市场开始萎缩
并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有趣的是
东欧、印度等地火柴仍然供销两旺
年,南京火柴厂曾经将火柴出口到这些国家
但小小火柴的利润太薄
实在是经不起长途运输的折腾
他们只好放弃了出口市场
民用火柴市场的萎缩速度越来越快
年左右
南京火柴厂停产民用火柴
仅保留在高淳的分厂生产民用火柴
前不久,高淳分厂也倒闭了
意味着南京市的民用火柴彻底“谢幕”
“花样火柴”成收藏新宠
民用火柴虽然成为“过去式”
但那些包装各异、外形独特的“花样火柴”
却成了都市人怀旧和收藏的新宠
以金陵十二钗为题材的成套火柴
还专门用正中间两盒火柴
拼出“大观园”的红色大门
绿色包装的抗风、防水火柴经过特殊工艺处理
即使受潮达半个小时
也依旧可以擦出火
此外
还有音乐火柴、感光火柴、高级芳香火柴等
虽然民用火柴鲜有人购买
但火柴厂每年还是会迎来不少忠实的“火柴迷”
他们大都是中老年人
或怀旧,或喜好收藏
踏破铁鞋只为觅得情有独钟的火柴
此外
不少市民在婚庆场合为讨喜气
专程来购买“双喜火柴”
而对于喜好旅游、探险和登山的“驴友”来说
火柴也是必备品
因为在海拔米以上打火机是靠不住的
嬗变的“火花”见证着历史变迁
跟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首都(大拇指)
“大拇指”是南京火柴厂第一枚火花
郑和图案的火柴
南京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和宝船制造地
有着极其丰富的郑和遗迹
南京火柴厂太平火柴
南京火柴厂出品的“太平”牌安全火柴
太平两字下是两个半球
中间是一根燃起的火柴
长江舟船
上世纪80年代
南京火柴厂出品了“长江舟船”套花
共10枚
主版图案展现了古代长江流域的舟船文化
副版图案则分别为长江沿岸的名胜古迹
其中一枚名为“明·龙舟”
舟上桨手执桨分坐两侧
龙舟似离弦飞箭
给人以“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会师井冈山
南京火柴厂年出品的“会师井冈山”火花
采用油画为图
再现了井冈山会师的场景
整个画面精美细腻
构图清新自然
人物栩栩如生
伟人间的握手形象传递出了“会师”的信息
开国大典
南京火柴厂出品
起航——中国共产党诞生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南京火柴厂相继推出纪念火花
南京厂的火花全套为40枚
通过展牌的形式
以各个专题展示了我党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成就
如同一个图文并茂的微型画展
金鸡贺岁
由南京火柴厂发行的12幅“金鸡贺岁”
作品形象生动
技法别具一格
充满民间的泥土味
受到广大火花收藏爰好者的亲睐
“南京彩灯”火花之印有《生查子·元夕》的“兔子灯”
“南京彩灯”火花之印有《青玉案·元夕》的“青龙灯”
“南京彩灯”火花之印有民谣的“荷花灯”
南京“两会”时
与会代表均得到有关南京“两会”纪念火花
这是其中的《辰龙献瑞》
全套+2
由属龙、姓名中含龙字、与龙字有关系的书画家或名家书写
中国的火花设计题材
一直跟着历史变革而变
南京火柴厂出品的这一枚枚火花
组成了一幅幅厚重多彩的历史画卷
定格在火花历史坐标上
使我们得以从朦胧的火光中
重回遙远的过去
重温一段段埋藏的往事
火柴盒上的火花
记录的是历史的变迁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如今火柴虽被打火机等点火方式所取代
但,我们相信
小小的温暖的火柴
是不会从历史的舞台上退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