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生长环境 » 书画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
TUhjnbcbe - 2020/12/27 13:45:00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

中文名荷花鸳鸯图

作者陈洪绶

规格纵cm,横98.3cm

现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材质绢本

陈洪绶(~年)字章侯,号老莲,绍兴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后,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陈洪绶个性孤傲,生活放荡不羁,但绘画天赋出众,尤擅工人物画,用笔和造型高古奇特,极具个性风格,明清两代独树一帜,无与伦比。

陈洪绶擅长人物、花鸟、山水,其中人物画对后世影响最大。他是-位继承古代传统、开启近代人物画新风的重要画家,对重振元明以来衰落的人物画具有重要作用。陈洪绶师承张僧繇、阎立本、吴道子、周防、李公麟、赵孟顓、蓝瑛、刘宗周,博采众长而能变易古法,形成古拙奇崛的风格。

《荷花鸳鸯图》中有作者署款:“溪山老莲陈洪绶写于清义堂。”下钤“陈洪绶印”(白文)、“章侯”(朱文),是陈洪绶早年时的作品。

此图以荷花为题,画上4朵荷花,由含苞欲放到花蕾初绽,从含露朝阳到争艳怒放,形象丰富地展示了荷花的多姿多彩。而荷叶的俯仰截掩则映衬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拟人化风范。一块形状奇怪的太湖石,立在荷叶丛中。两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正欲向一朵荷花飞去,而另一-只早已停留在花心之上,-动一静,互为呼应。

莲叶的婀娜多姿,荷花的娇艳欲滴,与古石的瘦硬层叠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在作者的笔下却被结合得十分自然。一对鸳鸯在水面戏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正隐伏于石后的荷叶上觊觎甲虫,弓身欲动,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意趣。

陈洪绶少有画才,四岁时在白墙上即能画出八九尺高的“关壮缪像,"使“妇翁见之惊异。”明亡清兵入浙,陈被俘,大义不屈,逃出后剃发为僧。凡遇权贵索画,“虽千金不为扬笔也。”在明代大写意花鸟蔚然勃兴的潮流中,陈洪绶以勾线皴染,夸张而带有装饰性的手法创立了独特的绘画样式,展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其艺术略带怪异的美学特征也是独一无二的。

鲁迅曾称道:“老莲的画,一代绝作。”

明代中后期的人物画,承浙派者流于粗陋简率,效唐寅、仇英者日趋柔弱靡丽,陈洪绶异*突起,一扫弊习。他糅合传统艺术和民间版画之长,在浙、吴两派之外,别树一帜。赋予所取题材以一-定寓意,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人物形象夸张甚至变形,气势伟岸,格调高古,线条刚柔相济,富有装饰性和金石味;设色浓重,以俗为雅,他的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子陈宇、弟子严湛、魏湘等直承其法,清末“四任”(任熊、任颐、任薰、任预)更进一步发展了他的传统。此外,陈洪绶也涉猎木刻插图,造诣尤高,对版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崔子忠擅长白描人物,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丁云鹏善画道释人物,两人的画风虽与陈洪绶不同,但同样都反映了明末清初书画艺术上的一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时代风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画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