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危谷
聂危谷,年生于江苏扬州。年获博士学位。年12月—年12月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副院长;现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与中国画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海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和参展:、年两次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年12月在台湾佛光山佛光缘美术总馆举办由星云大师题名的“危谷画展”;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冠名主办的《世界观—聂危谷中国画展》;年6月在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同年11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会议中心举办同名个展;同年9月参加绿色团体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拯救地球”展;年10月参加由中国画学会主持的《丝绸之路》中国画长卷海内外采风与创作活动;同年11月在江苏现代美术馆举办由江苏省文联“名家名作项目”资助并主办的《无界-聂危谷画展》;年参加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谈“荷”容易
荷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莲科植物,关于它的名字有很多种,如水芙蓉、莲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泽芝、水华、菡萏等。历代表现荷花题材的画家如过江之鲫,无非是写意与工笔两种表现手法,作品浩繁不胜枚举。唯有恩师聂危谷先生的笔下之荷与众不同且格高韵远,当是亘古画坛一颗明亮的星。凝艳×68.5cm聂危谷先生创作的题材其实并不局限于荷花,而是囊括世间万象。我们人类卑微的肉体所能视听和感知的境界都能成为聂危谷先生的笔下意象。这意象不是一味的审美所带来的绘画认知与体验的世界,而是艺术心灵所照亮的一个真理的世界。限于篇幅不作全面的阐释,也不做宏大叙事的阵势,笔者仅以自己所亲睐的“荷”,来叙述些许小事。依云随性68.5×cm聂危谷先生自小就生活在荷塘周围,茶余饭后喜度步赏荷。荷的诸多文化象征与讽喻都早已成为聂危谷先生司空见惯的常识了,如何以新的视角与人文关怀来重新审视眼前的荷花。写意与工笔两种传统的技法也根本不能满足聂危谷先生对艺术的新的思考与表现,这是一个杰出艺术家的创造性才能使然。记得一次课间闲聊,笔者问及恩师关于创作荷花的寓意。笔者不假思索的提及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我的偏狭与浅陋暴露无疑。聂先生说荷只是一种载体,重复古人或者延用过往的手法,都不能真正体现艺术的源创力。聂先生的一番话真是醍醐灌顶,已经过去十年了,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蓝调圣莲99.5×cm先生的荷塘仿佛不在画里,亦不在现实世界,而是一种敞开的心灵场域。布迪厄这样说过:“我将一个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布迪厄的场域概念,不能理解为被一定边界物包围的领地,也不等同于一般的领域,而是在其中有内含力量的、有生气的、有潜力的存在。聂先生的荷塘所构建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场域。从现象学美学的意义来理会,这场域必将是敞开的,无蔽的,澄明的。也就是说关于艺术的一切的技法,理念,传统的,现代的,古今中外的,都将在这场域里再构与重生。当下很多艺术批评家喜欢援用“当代艺术”这一语词来标榜所谓的创新与前沿,笔者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所谓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不足以有艺术批评的话语优势,孙周兴先生认为:“‘实存哲学’说到底是一种艺术哲学。‘实存哲学’指示着艺术的未来性。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宁愿说‘未来艺术’而不说‘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德]瓦尔特-比梅尔著孙周兴译第2页)从未来艺术的语境来思考聂危谷先生的“荷画”系列,其艺术的价值已经不仅在作品本身所能指涉的地方,而是在于作品本体的澄明与去蔽。纵观中外艺术史,每一个时代每一件杰出的作品,尽管价值与意义非凡,但是都无形中遮蔽了未来艺术的可能。聂危谷先生是深暗其理的,他不仅独具匠心的创造出杰出的作品,也让其作品本身处于无蔽的澄明之境。荷不过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株美丽的植物,人类缘于多情而画荷、吟咏荷,也谈荷。聂危谷先生的画荷既是“包前孕后,古今独立。”又是有着迈向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卞瑞哲学博士副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莲花深处方始醉
---张明惠
我对导师聂危谷先生最大的感触:就是他对艺术的真诚,他的用心和用神非我辈所能企及的。艺术就是他的生命,也是他的生活。看危谷先生作画会陶醉,看他的画作会沉醉!老歌68.5×cm艺术是心灵境界的表露,先生的画是发自内在的心绪与诗情,既有南方人特有的湿润与温暖又有北方人质朴厚重和大气。静谧的荷塘世界是他作品的灵感与创意来源,选择与心灵契合的物象,经营出从容的美感与诗意。在色与墨的交错中展现出节奏之美,在点,线、面的交叠中呈现出韵律之美,典雅与灵秀并置是画家独特的心绪情思流露,也是一种高格调的审美品味。龙吟万象99.5×cm先生作画时激情四射,笔在几个圆盘色墨之间叮叮当当,在宣纸上滴滴洒洒、横拖竖拽、左冲右突。既有太极般的柔和缓慢连绵不断,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又有拳击般的潇洒自如迅速突然的凌厉攻势。他时而专注忘我,陶醉在自我的得意之作中流连忘返;时而近于疯癫,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如千*万马在厮杀;时而眯眼细观温文尔雅像儒生品茗,挥写间滴滴洒洒一气呵成。先生用心之作无论从形式还是表现手法都是无可复制的,所以得到众多藏家朋友的喜爱。正如工笔画大师何家英教授所言,先生的画如“一曲又一曲跳跃在宣纸上的华尔兹”。祥光96.5×.5cm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莲花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危谷先生却独辟蹊径,通过中西结合手法,即有书法用笔的传统又有西方酣畅色彩,莲的形象和品质的呈现的淋漓尽致。先生的荷花系列既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场景。也有“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既有“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又有“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既有“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又有“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艳而不俗,甜而不腻。看满池荷香扑面,各种姿态疏密散落自然天成,密集处百朵争艳,稀疏处相得益彰恰到好处,伴着水雾气韵流动仿佛置身其中。绿叶不是绿的,花朵不是红的。满目繁花,满眼朝气,充满能量,静中带动,动中有静。心中有丘壑,笔下洒真情。每一个流淌的线条都凝聚着先生的情感。澄水慈怀96×cm先生品格如莲,朴实中见俊逸,恃重中显高洁,内敛而不张扬,奉献而不求索取,浊世中不随波逐流,于浮沉中恪守自己的初心。先生待人真诚,对热爱绘画的人从不保留,不管你是否是他的学生只要有一颗虔诚的求艺之心,他都会倾囊相赠。每与学生授课总是忘时忘情倾心相赠,讲课作画累到语不成声,令我辈心疼。先生擅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自始至终他的学生风格无一人雷同。本人更是受恩于他。所以他的知音颇多,倾慕先生的人也很多。每当自己因工作或懒惰疏于创作时总要翻阅先生画册,让先生的激情来激励自己!让他那滴滴洒洒、横拖竖拽、左冲右突的流淌线条扑面而来的激情气息感染我,让我铺纸挥毫继续前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