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他结识了诗人和*治家迦鲁斯、波利奥和瓦鲁斯,特别是结识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屋大维(后来的奥古斯都)的朋友、诗人和艺术家的赞助人——梅塞纳斯,并通过他结识了屋大维。
公元前年,回到曼图亚田庄。
公元前2年,屋大维击败刺杀凯撒的卡西乌斯和布鲁图斯后,带领*队来到了曼图亚,没收了他家的农庄,并将其赠给了自己的士兵。
公元前2年-公元前9年,写出《牧歌》,诗化地呈现了当时北意大利的农村生活。传统上认为《牧歌》的写作动机来源于他在曼图亚的农场被强征,以及其试图收回农场的尝试。
公元前7年,在朋友的劝说下,出版《牧歌》。《牧歌》是一部以乡间生活为题材的田园诗集,其形式受到了西西里诗人忒奥克里托斯的希腊诗《诗画》的极大影响。共有10首诗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四首。在这首诗中,维吉尔做了很多先知式的预言,包括他预言一个孩童的降临会带来人类的*金时代,会减免人类的罪恶。这个阿波罗神谕式的预言被许多人用不同方式理解。屋大维把这个预言理解为自己神性的证明,罗马神学家和哲学家奥古斯丁更是直接指出,维吉尔就是在预言耶稣的降生。后世的基督徒因此将其奉为耶稣诞生前的圣人(同苏格拉底一样)。《牧歌》向世人展示了维吉尔超凡的文学造诣。维吉尔的好友、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曾评价:“维吉尔诗中的柔和与机智,是缪斯的赠予。”据苏埃托尼乌斯记载,《牧歌》一经出版便大受欢迎,以至于演员开始在剧院给观众背诵《牧歌》的诗句。对此塔西佗补充道,一次维吉尔去剧院看戏时,演员在戏中背出了《牧歌》的诗句,这时,观众纷纷从座位上起立,以示对在场的维吉尔的崇敬。公元前7-公元前0年,创作《农事诗》。这段时间的后期,他定居康帕尼亚的诺拉和那不勒斯,偶至西西里。《农事诗》的成书得到了梅塞纳斯的支持,因此它是一本献给梅塞纳斯的作品,在第一卷和第四卷的开篇,维吉尔都重复了对梅塞纳斯的献词。
虽然《农事诗》的名字使得这本书看起来像一本关于农业的作品,但维吉尔的主题要大于耕种本身。实质上,《农事诗》的主题充满了文学冲突,而非田园诗一般闲适洒脱。其中包括了人与自然(耕地)的冲突,历史与现实的冲突。《农事诗》的格律是六步格,贯穿全书始终。在写作此书时,维吉尔受到了卢克莱修和赫西俄德的影响。前者影响了他的格律,后者影响了他的体裁。而维吉尔的这本作品也极大影响了后世对于田园和农耕的兴趣。
在《农事诗》中,大约有50行诗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了《埃涅阿斯纪》里。
公元前0年后,用了十年来创作史诗《埃涅阿斯纪》。公元前26年与公元前25年,屋大维在西班牙出巡时两次投书索阅已成部分,均未果。公元前2年,向屋大维和屋大维的姐姐屋大维娅朗诵过一部分,后者被诗歌的情节感染得难以自拔,以至于当念到“你将会变成真正的马可鲁斯”时,她终于抑制不住情感而昏倒在地。公元前19年,起身去希腊、小亚细亚学习和实地观察诗中的场景,准备用三年时间修改《埃涅阿斯纪》。在雅典,碰到了正从亚洲返回罗马的屋大维,后者邀其加入返程。回国前到科林斯的麦噶拉游览,罹热病,渡海抵意大利的布伦迪西姆,9月21日病逝,葬在那不勒斯。他终身未娶(公开的同性恋)。
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以下两行铭文:Mantuamegenuit,Calabrirapuere,tenetnuncParthenope.Cecinipascua,rura,duces(“曼图亚生育了我,卡拉布里亚夺走了我,那不勒斯守候着我。我曾歌唱牧地,歌唱田园,歌唱君王。”)
《埃涅阿斯纪》被广泛地认为是拉丁语文学最伟大的成就。主角埃涅阿斯本是特洛伊人,在特洛伊战争后,带领家园被毁的特洛伊人远渡重洋,在意大利重新延续他们的民族:罗马人便自此而来。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体裁上,《埃涅阿斯纪》都受到了荷马史诗的巨大影响。《埃涅阿斯纪》全书12卷中的前6卷讲述的是埃涅阿斯从特洛伊漂泊到意大利的过程,与《奥德赛》中奥德修斯返乡的主题非常接近;后6卷的内容是埃涅阿斯在到达亚平宁半岛后与当地的领袖图尔努斯进行的战争,和以特洛伊战争为主题的《伊利亚特》相似。事实上,维吉尔早在罗马上学时就读过荷马。受此影响,他终生的目标就是写一部史诗。遗憾的是,维吉尔过早的逝世夺去了他修改这部作品的机会,也留下了一些没有完成的诗句。维吉尔在死前表达了要销毁自己作品的愿望,但多亏他生前的朋友鲁弗斯和涂卡违背了他的遗愿,修改并出版了他最后的作品,《埃涅阿斯纪》才得以面世。
《埃涅阿斯纪》很快便取得了全国范围内的褒扬。有许多人认为这和其在音韵上的和谐感有很大的关系,也有人认为这归功于维吉尔对诗歌画面的完美把握。《埃涅阿斯纪》叙述的情节涵盖从特洛伊的毁灭到埃涅阿斯在意大利的征战,中间还夹杂了埃涅阿斯和迦太基女王狄多之前的爱情和分离,而维吉尔把如此庞大的情节脉络写入十二卷诗中,共9,行,而从头至尾都严格遵循了六步格的格律,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充满音乐的美感。而除了全诗中无数被天才般处理的纹理细节,维吉尔同时也给《埃涅阿斯纪》灌输了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人、命运、情感、死亡。正是由于维吉尔在这些人文主题上的深刻洞察力和艺术般的呈现方式,《埃涅阿斯纪》才能够作为杰作经久不衰,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日。
作为国民诗人,维吉尔对拉丁语诗歌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诗人和学者。维吉尔的三部作品,特别是《埃涅阿斯纪》,在古罗马时代一直是学校的语文教材,广为受过教育的罗马人所熟知。罗马诗人昆体良更是认为罗马所有学校的拉丁语教学都应该建立在研读维吉尔的作品之上。在后世,许多作家通过引用、转换、模仿维吉尔的诗句来创造自己的诗歌。同时代的罗马诗人奥维德在他的作品《爱情三论》中模仿了《埃涅阿斯纪》的开篇。而更有名的模仿出现在《变形记》的1章和1章,奥维德在其中讲述了埃涅阿斯的经历,因此1章也被称为“小《埃涅阿斯纪》”。相似地,贺拉斯也在他的《世纪之歌》中模仿了《埃涅阿斯纪》,不论是在主题上还是内容上,这首诗的很多地方折射出维吉尔的巨大影响。罗马诗人斯塔提乌斯在其《底比斯之战》中也明白地阐明了《埃》的影响,并在后记中写道:”这本书并不是为了和伟大的《埃涅阿斯纪》一争高下,而是遵从它的足迹,表示对它的敬畏。”
维吉尔在生前就已被公认为最重要的罗马诗人,在他死后,声名始终不衰。由于罗马基督教会从公元世纪起就认为他是未来世界的预言家和圣人,他在中古时代一直享有特殊的尊荣地位。圣哲罗姆称赞维吉尔为“罗马人的第一位荷马”。在维吉尔影响过的中世纪文学家中,最著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人但丁。后者在其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引用过或是改变过维吉尔的诗句,并且让维吉尔出现在《神曲》中。在书中,维吉尔是但丁在地狱和炼狱旅途中的指路人和保护者。但丁称他为“我的向导”、“我的老师”,随着他与维吉尔越来越深入地狱,书中的但丁对维吉尔的崇敬也越来越强,在第八章中,他称其为“我的主人”。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都是欧洲大小学校的必读教材。文艺复兴时期与文艺复兴后受维吉尔影响的诗人有塔索、卡蒙斯、弥尔顿、莎士比亚、斯宾塞等,甚至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T.S.艾略特也对维吉尔推崇至极。维吉尔在欧洲文学发展中占据一个关键地位。他生活在欧洲古代文明的结尾、基督教即将对欧洲开始其统治的时期,颇像生活在中世纪和近代之交的但丁的历史地位。他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史诗,在他手里,史诗脱离了在宫廷或民间集会上说唱的口头文学传统和集体性。他给诗歌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它新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可以说是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Calvino),意大利作家。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与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并称为“作家中的作家”。
两岁时,全家迁回意大利圣雷莫,父亲在那里当一个植物园的园长。
自幼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从父母亲那里学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异草以及树林里各种动物的习性,还经常随父亲去打猎垂钓。这种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使他的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而别具一格。
年,当意大利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一个被强征入伍的“青年法西斯”成员,他参与了占领法属里维埃拉的行动。
年,高中毕业后,在都灵大学上农学系。
19年,在德国人占领的20个月的漫长时间里,与他弟弟参加了意大利游击队组织的抵抗运动,在利古里亚群山中同德国人战斗。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开始意识到讲故事的艺术,那时游击队员们经常围坐在篝火旁,讲述各种各样冒险经历。
19年,加入意大利共产*,经常为该*的中央机关报《团结报》撰写文章;同作家契撒雷·帕维瑟和埃利奥·维托里尼一起,投身于社会主义*治和新现实主义文学风潮中。
年,在都灵大学攻读文学。
年,完成论康拉德的毕业论文,从大学毕业;在都灵的艾依那乌迪出版社任文学顾问;发表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径》,这是一部以利古里亚地区的游击队活动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小说,体现了他“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独特创作风格。
年,题材多样的短篇小说集《最后飞来的是乌鸦》问世,所收作品既有童话和传奇色彩,又含有特定的现实意义;既有浓厚的抒情性,又有一定的哲理性。
1年,去苏联旅行,途中为杂志写作专栏和通信。
2年,完成中篇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开创了一种介于寓言和幻想小说之间的文学风格。作品的主人公是17世纪奥土战争期间被一颗炮弹炸成了两半的贵族*官,是现代社会中被经济发展的“大炮”轰炸成两半的现代人的写照。
年,短篇小说集《进入战争》问世,作品反映了战争在步入而立之年的作者身上所留下的难以医治的创伤。
6年,发表《意大利童话》,全书搜集了近篇各地的传统民间故事和童话。被誉为“意大利式的格林童话”、“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7年8月7日,在《团结报》上发表退出意大利共产*的公开信:“我的退*决定是建立在以下事实上的,我与*内其它人的意见不同,对我能参加的任何形式的*治组织都已经成了一个障碍。”导火索是6年的“匈牙利事件”。
同年,出版中篇小说《树上的男爵》。十二岁的柯希莫为了对抗父亲的专制和不公正而住到了树上。他说,在树上可以将地面上的事情看得更清楚。柯希莫统治了树上王国,并在树上读书、狩猎、救火、与海盗作战、与伏尔泰和卢梭通信,甚至恋爱。直到终老之际,他都没有再回到人群之中。他的墓碑上刻着:“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8年,发表短篇小说《烟云》,预言了未来发展到疯狂的污染。同集的《阿根廷的蚂蚁》写于2年,是一部有调侃语气的关于难以平息的恐惧的作品,形象地写出了人类面对一个太微小又无处不在、以至无法征服的敌人时的失败。
9年,发表中篇小说《不存在的骑士》,对骑士小说进行了故意的、笨拙的模仿。后来与《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组成幻想三部曲以《我们的祖先》名义再版。
11月,访问美国,在那儿待了六个月,其中四个月在纽约。这个城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大西洋的另一边,我感到来到北美令我轻松自在,……待在意大利就没有这种感觉,也许因为我第一次和父母来北美时,我才一岁。当我成人后再访美国,我有福特基金会提供的资助,使我可以没有限制的走遍美国。我当然访问了南方和加利福尼亚,但我总感到我是个纽约人。我的城市是纽约。”
年,在《梅那坡》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杂文,如《向迷宫挑战》、《惶惑的年代》、《物质世界的海洋》等,就年代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中知识分子和文人同现实社会之间所产生的新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那些向‘物质世界’投降的人们已经沦为商品化的人了,他们的思想也商品化了”,“战后出现的这种向物质世界投降的历史现象是由于人类无力诱导事物发展的进程所致”。人们“不能向现存的条件投降,也不能蜗居斗室,而是要寻找一条出路,向物质世界的汪洋大海,即‘迷宫’挑战。”
年,短篇小说集《马可瓦尔多》问世,小说以寓言式的风格,揭示了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都业以蜕化的人类社会,描述了当代人孤寂、惶恐、陌生和不安的心态。“现代文学的力量就在于它说出了社会和个人本来想说而又没有意识到的一切,这就是文学所不断提出的挑战。我们住的房子越是明亮和豪华,房子的墙上就越有*影;因为进步和理性的梦中往往掺杂着*影。”
同年,《观察者》出版,这是一篇标志着他新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终结的短篇小说。
年,访问古巴,会见了切·格瓦拉。
5年,出版科幻小说《宇宙奇趣全集》。
7年,移居巴黎,与当时的思想大家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过从甚密。思想方面明显受到索绪尔、普洛普、格雷马斯、托多洛夫,以及福柯、拉康、德里达、德留兹和居达里的影响;出版文集《时间零》;在一篇评论文章中,他提出“有这样一种文学,它呼吸着哲学和科学的空气,但又保持着与它们的距离,具有象一阵微风那样的轻灵感,在它身上既有理论上的抽象,又有现实中的具体。”
0年,短篇小说集《困难的爱》出版。一个面包店里的小偷,一个小酒馆里的狂热夜晚,一个陷入性幻想的年轻士兵,一个游泳时发现比基尼泳衣掉了下半截的中产阶级妇女......这些探索人类内部复杂世界的小说描写了当对爱的自我欺骗和幻觉(经常是自我恋爱)被揭破时,那些觉悟和警醒的瞬间。
0年代,创作了三部具有后现代派创作风格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2)、《命运交叉的城堡》()、《寒冬夜行人》(9)。支配客观世界的规律有它的随意性、破碎性和偶然性,所以“每篇故事都是重新发掘一种逻辑的结构,而作者的每一种思想乃是每一篇故事的开端”。
马可波罗和忽必烈的对话。马可波罗回忆他去过的每个城市,它们都有着虚构的诱人的女人的名字,忽必烈思考着未来这些城市的模样。“形式的清单是永无穷尽的:只要每种形式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一座城市,新的城市就会不断的产生。一旦各种形式穷尽了它们的变化,孤立出来,城市的末日就开始了。”
用塔罗牌的图案和上面的原型人物创造了一系列短篇的幻想故事。所有这些故事都象一个混合着古老和现代的多棱镜,精确揭示了狂热、不稳定的二十世纪世界中的潜在的神话元素,用古代的符号对我们现在的样子进行讽刺挖苦。
该书采用了时空交错、人物互换等超理性和超现实的手法,结构非常奇特而巧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部小说的读者。一位读者,正在全神贯注地阅读卡尔维诺的新作《寒冬夜行人》。书中,他发明了一个名为“同质化文学作品电子化生产组织”的团体,探讨现代写作的意义。
6年,在北美的不同城市发表演说;访问墨西哥和日本。
年,返回意大利居住;出版散文集《文学的作用》,他把文学看作一个巨大的叙述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和读者被挑战去理解世界;讨论了文学和科学,哲学和*治的关系;分析了过去经典作家著作的各个方面——荷马和《奥德赛》、亚理奥斯多和《奥兰都的疯狂》、巴尔扎克和城市。文集的最后是对当代作家的赞美:欧金尼奥·蒙塔莱、罗兰·巴特、梅瑞安·穆尔。这部文集所传递的文学兴趣和批评洞见对于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文学的作用,以及对一个现代大师作品的全面理解,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年,担任第29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年,出版最后一部小说《帕洛马尔》。主人公有着和著名的望远镜一样的名字,他是一个追求知识的人,一个生活在崇高的可笑的世界里、有着远见卓识的人。他在社会中表现得沉默寡言、很不耐烦,他更喜欢创造一些内心世界里的对话,聆听无垠太空的寂静以及鸟儿的歌唱。
5年月,去阿根廷旅行;夏天,开始为哈佛大学的诺顿讲座准备讲稿;9月,去西班牙参加一个关于传奇文学的会议,博尔赫斯也参加了。
9月19日,在意大利佩斯卡拉休假期间突患脑溢血去世。抢救期间,他望着那些塑料导管和静脉注射器,说:“我觉得自己象一盏吊灯。”
他曾经做过一次脑外科手术,术后医生说,这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精妙复杂的大脑结构。
8年,讲稿结集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出版。书中列举了六种必要的文学标准:轻盈、迅捷、准确、可视性、繁复、连贯。
0年,回忆文集《通向圣吉瓦尼之路》出版。
1年,评论集《为什么读经典》出版,收集了卡尔维诺对1位经典作家及其作品的评价,对文学的态度,对文学流派的看法。
年,自传《巴黎隐士》出版。
卡尔维诺早期创作起源于新现实主义,描写了大量的意大利社会现实,特别是抵抗运动时期的社会状态。中期受到*治风潮的影响,转而研究意大利传统民间故事,从中得到大量民间文学的启发,创作了一些奇幻文学式的作品,并借其喻指当代意大利现实,标志着他享誉世界的寓言式作家的成熟。晚期受到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等后现代理论影响,创作了众多后现代经典文本,作品文体手段先进、所指层面丰富厚重。小说中体现出来的破碎性和对当下的喻指性充分体现出了后现代寓言的一切叙事优势。
然而,与众多后现代主义作家不同的是,卡尔维诺虽然将传统的写作手法弃之不用,却还不断寻找新的叙事可能、新的建构方式,在传统的叙事中发现新的组合和所指,因此他的作品在解构的同时却并不瓦解消沉。他将传统与现实充满新意地结合在一起,令其小说富有巨大的张力和喻指性。这些使他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大师,对现代小说艺术产生巨大影响。
我对于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卡尔维诺
席慕蓉,台湾画家、诗人、散文家。蒙古族人。
年,迁至香港。
年,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
年,迁至台湾,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
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周锳。在校刊上发表散文及诗。
9年,入师大艺术系。
年,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
5年,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北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6年2月,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
7年,进入克劳德·李的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
8年,在北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
9年,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
0年,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7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
年,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
6年,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7年,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10月,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9年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5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7月,《画诗》出版;11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12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年7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1年,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9月,诗集《七里香》出版;10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部评审委员;12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年月,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出版;12月,出版《镭射艺术导论》。
年7月,与晓风、爱亚合著《三弦》小品文集出版;10月,出版散文集《有一首歌》。
年,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镭射雕刻之实验。
5年月,与刘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出版;10月,散文集《写给幸福》出版。
6年,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月,与陈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7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8月,开始写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10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7年1月,诗集《时光九篇》出版,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5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
8年月,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出版;7月,赴印尼里岛作荷花写生;9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9年1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出版;月,出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赴家乡内蒙,9月,在《中国时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十篇。
0年,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
1年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画集;5月,散文集《江山有待》出版;7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发之文化奖章;8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出版。
2年2月,在《联合报》副刊发表《蒙古文学专辑》;2月,发表《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5月,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6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诗集《河流之歌》出版。
年,出版散文集《写生者》。
6年,出版散文集《*羊·玫瑰·飞鱼》。
7年,出版散文摄影集《大雁之歌》;发表诗歌《时间草原》;出版散文集《生命的滋味》、《意象的暗记》。
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年,出版诗集《以诗之名》。
年,获得“中华文化人物大奖”。
年,获得台湾年度诗选“年度诗奖”。
9年9月,回忆录《我给记忆命名》出版。
初中时,我抄了不少她的诗,那时不知道她主业是绘画。现在不评价她的诗写得如何,只是怀念青春年少。
俞平伯,中国散文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0年代之后,与赵景深在昆曲界合称“南赵北俞”。
0年1月8日,生于江苏苏州。
自幼受古代文化的熏陶,奠定了雄厚的旧学基础。岁时,曾祖父俞樾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他:培植阶前玉,重探天上花。
年,进入苏州平江中学读书,半年后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学系预科。
年5月,第一首新诗《春水》和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一起刊登在《新青年》上,成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同年,与同学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潮社。以后陆续发表过《冬夜》等诗集。
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
1年,开始研究《红楼梦》。
2年1月,与朱自清、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创办五四以来最早的诗刊《诗》月刊。同时他也研究古典文学,上自《诗经》、《楚辞》,下至清人的诗词都广为涉猎,并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讲授清词、戏曲、小说及中国诗歌名著选等课目。
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也是奠定他红学学术地位的专著《红楼梦辨》。考证出《红楼梦》原书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与胡适一同成为新红学的奠基人。
年冬,认识昆曲艺术家陈延甫,向其学习昆曲。
5年,任教于燕京大学。
8年,转而去清华大学执教。
年10月,搬家到了清华园南院七号,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秋荔亭”,成了清华昆曲爱好者的活动场所。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奋笔书写《救国及其成为问题的条件》、《困难与娱乐》等文章,又号召青年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救中国。
19年夏,在水木清华的工字厅水轩,举行第一次公开的曲集。
年正月,再次集会,演唱了《紫钗记》、《单刀会》和《玉簪记》中的曲子各一折;月17日,谷音社在清华园成立,被推为社长,亲自撰写了《谷音社社约》和《同期细则》。在社约引言里,历述了歌诗曲乐在陶冶人们性情和操守方面的功绩,以及昆曲的发展史,明确了谷音社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涵咏风情,陶写性情”,“发豪情于宫徵、飞逸兴于管弦”,也是要承担起拯救昆曲的责任。
年,加入九三学社,参与发表“十三教授《保障人权宣言》”,抗议北平宪警夜入民宅肆行搜捕事件。
年1月,与北京文化界、教育界民主人士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0名教授发表对全面和平书面意见,一致拥护中国共产*。
2年,应文怀沙之约,在上海将《红楼梦辨》修订为《红楼梦研究》,由棠棣出版社出版。
年起,陆续出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读〈红楼梦〉随笔》;月,在《新建设》第期上发表了《红楼梦简论》,对他的观点进行陈述。李希凡和蓝翎读后不以为然。他们开始着手写文章《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向“新红学”权威挑战;9月,遭受非学术的*治批判;11月5日,《人民日报》登出了题为《肃清胡适的反动哲学遗*——兼评俞平伯研究〈红楼梦〉错误观点和方法》一文,对其进行批判。
11月25日-1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共召开6次批判会。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主席团从10月1日至次年2月8日,共召开8次批判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作协也召开联席会议,并组织了专题批判小组。据统计,仅年10月2日到年底1个多月的时间里,共组织各种层次的座谈会、批判会多次,发表批判文章多篇。
5年月15日,《文艺报》半月刊第五期刊登了他的检讨:《坚决与反动的胡适思想划清界限——关于有关个人〈红楼梦〉研究的初步检讨》。
6年,晋级为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8月,在当时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等的帮助下,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这就是北京昆曲研习社。他亲自拟订《章程》和《同期公约》。曲社最有影响的是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他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使这部名著摆脱了冗长的结构,以全剧的形式恢复了它的舞台生命。
8年10月2日,在北京试演了一场《牡丹亭》,纪念汤显祖逝世0周年,周恩来亲临观看了演出。同年,出版《红楼梦八十回校本》。
文革期间,也受到抄家、下乡改造等不公正待遇。
9年11月,赴河南干校劳动。
1年1月,作为特殊照顾的老知识分子,从干校回到北京。
5年,新创作了《鹧鸪天·八十自嘲》词,曲友们在俞家雅集清唱。
9年12月,北京昆曲研习社恢复活动。
1年月,为京昆名家俞振飞著的《振飞曲谱》作序,精辟定义了“水磨调”及其源流。
6年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俞平伯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举行了庆祝会,院长胡绳、所长刘再复以及他的同事、学生、家属余人参加。
6年,应香港三联书店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会的邀请,赴港举办“《红楼梦》研究”学术讲座。
7年,《俞平伯全集》出版。
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EvangelistaTorricelli),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
从小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年-6年,在耶稣会学院学习数学和哲学。
7年,到罗马学习科学,师从比萨的罗马大学数学教授本笃·贝内代托·卡斯特利——伽利略的学生,当时闻名的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期间,他深入研究了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从书中获得了有关力学原理发展的很多启发。
年,出版《论重物的运动》一书,企图对伽利略的动力学定律作出新的自己的结论。伽利略在看过卡斯特利寄来的该书后,非常欣赏他的卓越见解,便邀请他前来充当助手。此时伽利略已双目失明,终日卧在病床上。在他生命的最后三个月中,托里拆利担任了伽利略口述的笔记者,成了伽利略最后的学生。后来,他大大充实了伽利略的《两门新科学的对话》“第五、六两天”的内容。
年,接替伽利略任佛罗伦萨科学院的物理学和数学教授,并被任命为宫廷首席数学家。他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设计和制作许多的望远镜和简单的显微镜;结识了画家罗莎,古希腊文明学者达狄和水利工程师阿里盖提,并受到了上层人物们的普遍敬重。他还应邀在秕糠学会作了12次学术演讲,演讲题材广泛,其中有6次是关于物理学方面的。他的演讲充满文艺复兴时代的斗争精神,抨击维护顽固守旧势力的天主教思想,多次欢呼伽利略的成就,捍卫伽利略的学说。
他最著名的成就是“托里拆利实验”,实现了真空,推翻了千百年来自然界“害怕真空”的观点,对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的做出了最后的致命打击。他还发现不管玻璃管长度如何,也不管玻璃管倾斜程度如何,管内水银柱的垂直高度总是76厘米,于是他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银柱高度来测量大气压,并于16年同维维安尼合作,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具水银气压计。这个发现使他名垂青史,真空测量的单位托就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
他还发现了托里拆利定律,这是一个有关流体从开口流出的流速的定律,即水箱底部小孔液体射出的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与液体高度乘积的两倍的平方根——伯努利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后来又通过实验证明了从侧壁细孔喷出来的水流的轨迹是抛物线形状。这些发现为使流体力学成为力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奠定了基础。
他也是第一个用科学的方式描述风的人,他写道:“风产生于地球上的两个地区的温差和空气密度差。”
他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进一步发展了卡瓦列里的“不可分原理”,帮它走向后来牛顿和莱布尼兹所创立的微积分学。他在《几何学文集》中提出了许多新定理,如:由直角坐标转换为圆柱坐标的方法,计算有规则几何图形板状物体重心的定理。还成功地结合力学问题来研究几何学。例如,他研究了在水平内的一定速度抛出物体所描绘的抛物线上作切线的问题,还研究了物体所描绘的抛物线的包络线。他曾测定过抛物线弓形内的面积,抛物面内的体积以及解决了其他十分复杂的几何难题。
年10月25日,病逝佛罗伦萨。
这是中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使者”。飞船环绕地球运行1圈,安全飞行了21小时2分、60万公里,于16日6时2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