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生长环境 » 蓮花遍開20年澳門優先發展教育和人才培養
TUhjnbcbe - 2021/3/25 9:14:00
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上世紀當父母的人,很多都說過這句老話:“即使自己不吃不喝,再窮都要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

那時候,澳門很多家庭的經濟條件都不怎麼理想,他們知道要改變現況,除了辛勤勞動,就只有積極支持下一代,希望他們能成長、成才、成功,以知識改變個人的命運,繼而把能力用於反饋家庭和社會。

澳門特區成立初期並不富裕,*府卻始終把“教育興澳”、“人才建澳”作為施*方針,堅持優先發展教育,重視人才培養,就是深深明白到年輕一代就是特區和祖國的未來。

20年過去,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澳門特區*府在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作出過的一些努力??

澳門特別行*區成立二十周年

“人才建澳,培育青創”

01

PART

提供15年免費教育

鼓勵終身學習

澳門是現時大中華區首個提供15年免費教育的地區,免費教育網絡已覆蓋公私立學校總數近95%,年度受惠學生人數約為74,人,/學年,總資助金額25.9億澳門元。

特區*府一直於非高等教育投入大量資源,特區成立初期的相關開支約10億澳門元,逐步增加至年的75.4億澳門元,增幅達7倍多,教育體系呈多元發展??

除了免費教育外,特區*府亦實施“優化師班比或師生比資助計劃”*策,班師比方面,/學年幼兒、小學和中學教育階段已分別優化至1比2.0、2.2和2.7。師生比方面,/學年幼兒、小學和中學教育階段分別優化至1比14.1、13.5和9.7;而幼兒、小學和中學的每班平均學生人數分別為28.5人、29.3人和26.4人,為優質教學創設了條件。

高中學生升讀大學率已經接近95%,全體就業居民中,有近4成完成高等教育。

每一屆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的測試結果顯示,15歲的學生,無論在科學、閱讀、數學素養都不斷提升。在PISA協助式的問題解決能力方面,澳門在所有參與的國家與經濟體中,與芬蘭並列第七、第八位;澳門特區與加拿大、丹麥、愛沙尼亞、香港特區並列為世界具有優質教育且公平的五個國家/經濟體。

為了讓澳門應屆高中畢業生有更充足機會入讀內地優秀大學,在國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大幅調整內地高校招收澳門保送生*策,並原則上對澳門學生開放所有專業。現有88所內地高校參與,保送生名額亦由年的個,逐步增至年的1,名。

在年至年期間,國家科技部更先後批准在澳門設立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包括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些重點實驗室有助提升澳門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準,培養本地科技人才,讓澳門在有關科技領域取得突破。

02

PART

推動高等教育發展,拓閣青年視野

培養多類型人才接軌新時代

高等教育方面,澳門現有10所高等院校,其中4所為公立,6所為私立,包括有綜合性教學和研究雙結合的大學,如澳門大學;亦有應用教學為主的多專業理工學院,如澳門理工學院;以及專業專科的院校,如旅遊學院和鏡湖護理學院,呈現全面和多元發展的辦學特色。年特區高等教育公共開支預算超過44億元。

為支持澳門高等教育,全國人大常委會於年6月批准澳門大學在廣東省橫琴島建設新校園,並授權由澳門特別行*區依照澳門特區法律實施管轄,是國家支持澳門培養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澳大新校區佔地1.09平方公里,特區*府以租賃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新校區於年11月舉行啟用儀式,標誌著澳門高等教育踏上新的里程。

目前,在澳門就讀的大專學生逾34,人,教研人員近3,人,高教課程個。對比特區成立初期,課程數量增加約50%,教研人員和學生均增加近3倍。此外,本澳高等教育亦越來越受到外地學生青睞,非本地生人數由特區成立初期5,多人增加至現時約18,人,增幅逾三倍;在非本地生增長的同時,本澳亦吸引了更多來自外地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教研人員來澳任職,多元的文化背景和學術傳統有利於創造更自由、更開放的學術環境和氣氛。

旅遊培訓

基於澳門的歷史淵源和產業結構,澳門着力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包括打造“世界旅遊教育及培訓中心”和“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作為“一中心”、“一平台”的重要項目。

澳門旅遊學院教學水平具有國際標準,特區*府與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合作,透過旅遊學院設立“世界旅遊教育及培訓中心”,為亞太區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提升行業的質素和競爭力。同時,該中心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明列的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之一,提升澳門以至大灣區旅遊業人力資源素質。

多語人才

打造“一平台”需要大量中葡雙語人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支持澳門發展成為“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對此,特區*府支持高校開展各項中葡雙語人才的培養項目,通過由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聖若瑟大學5所高等院校組成“培養中葡雙語人才聯盟”、設立獎學金和專門資助計劃等推進相關工作,而“培養中葡雙語人才聯盟”積極開展各類研究項目,包括中葡機器翻譯項目、葡語國家國別研究、澳門葡語學習者語料庫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例如澳門理工學院中葡英機器翻譯聯合實驗室研發的“中葡葡中公文輔助翻譯系統”和免費手機應用程式“中葡通DizLá”,前者獲多個*府部門及機關認可及使用;後者便利學習葡語人士及前往葡語國家從事經貿活動或旅遊。澳門大學亦研發了“在線中葡英輔助翻譯平台”(UM-CAT),利用全球領先的機器翻譯技術,為中、葡、英雙語或三語互譯的專業人士及團隊度身訂造一站式應用平台,提升翻譯工作的效率。

定長效機制

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是特區*府構建的六個長效機制之一,為更好落實人才培養工作,年*府成立了人才發展委員會,並開展各項短、中、長期措施和*策。為瞭解國家的最新發展,*府於年推出“千人計劃”;經過3年的探索實踐,首階段“千人計劃”有逾3,名澳門青年參與,足跡遍佈我國10多個省市,培養和發掘澳門的優秀青少年,推動澳門的發展儲備人才。年推出“粵港澳大灣區澳門青年實習計劃”,每年最多提供36個實習名額招募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實習和體驗;亦有文化、語言、軍事及歷史等多個專題考察活動。

特區*府推出多個青年培訓項目,擴闊國際視野,包括年首次推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習計劃”,讓澳門青年累積在國際機構服務的寶貴經驗,透過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非洲及南美洲國家有關教育、科學及文化項目,為澳門培養並儲備具國際事務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至今已有15人完成或正在進行為期12個月的實習。

此外透過“澳門優秀高校學生歐盟及教科文組織交流訪問團”,加強澳門大專學生瞭解歐盟及教科文組織運作,加深認識其與澳門的關係,以致歐洲的文化、教育、經濟等多方面的認識。

特區*府多個部門亦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獎學金,鼓勵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充實自我。例如澳門基金會每年提供55個特別獎學金,鼓勵在世界排名位以內大學就讀的澳門優異學生。教育暨青年局學生福利基金設有“大專助學金計劃”,於/學年度提供獎學金名及特別助學金名;不設名額限制的貸學金及55個特殊助學金,以及“利息補助貸款計劃”等,涉及總支出預計約4.3億澳門元。

從最近發佈的特區十年民生工作總結中可見,特區*府致力減輕居民教育方面的負擔,關注不同年齡層的需要,大力為特區居民學習、深造創造更好的條件??

03

PART

扶助青年創新創業

支持創業青年“走出去”

為加速澳門融入國家“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大局,特區*府推出了“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為擁有創業理想但缺乏資源的本地青年提供一筆免息援助款項,協助他們減輕創業初期的資金壓力。

青創計劃由年推出,至年8月底共批出1,宗申請,批准金額超過3.4億元,創造超過4,個就業職位。*府會透過資金援助、優化創業支援服務、構建青創支援網絡、舉辦創業比賽及組織交流活動等方式,綜合配套地支持澳門青年創新創業。

針對扶持青年創新創業發展,港澳地區首個國家級眾創空間在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揭牌,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創新創業載體的合作,為本地初創企業特別是青年生涯發展提供更多機會。

同時,特區*府也推出“中葡青年創新創業交流計劃”和“澳門青年灣區實習計劃”創業體驗項目,支持創業青年“走出去”,到葡語國家、大灣區開拓發展機遇,強化澳門在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角色。

回歸20年,澳門特區*府在人才培養方面深耕細作,照顧到不同年齡澳門居民對接受教育、進修及尋找發展機會的需要,讓大家都能在較少的負擔下長知識、長經驗、長眼界、長信心,也長勇氣??

教育,是社會發展之本,要保持澳門過去20年經濟發展勢頭,社會需持續培育各類優秀人才,青年需要得到傳統就業取向以外更多的選擇和機會,這樣才能為本澳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居民透過教育和培養,人文素質會漸漸提高,愛國愛澳的傳統又得以傳承,城市的整體精神面貌,也自然會得到提升。

因此,教育和人才培養,不管過去還是未來,都是特區*府一大要務。

承前啟後,回歸20年轉眼過去,特區*府在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投入對居民有沒有幫助?也不妨聽聽澳門人自己怎麼說??

教育*策有這些

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蓮花遍開20年澳門優先發展教育和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