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生长环境 » 随笔荷缸除虿记
TUhjnbcbe - 2021/8/20 13:28:00

图/文王剑私家地理

一直说养鱼可以减轻压力,但打工人平时工作就忙,鱼缸打理起来费劲,反倒平添压力。不如露天荷花缸,维护非常简单。于是,我去年在露台上放了荷花缸,然后买了碗莲,先在小碗里泡到发芽,然后种了下去。

再去旁边公园捞了一片浮萍,扔了进去。浮萍繁殖速度惊人,未来就会有一大片,可点缀水面。如果嫌多,可以直接捞出来扔旁边花盆里当青肥。

又去更远的公园捞了些伊乐藻和满江红,直接扔入缸中。伊乐藻,我一度以为是小时候熟悉的轮叶黑藻(想必国内大部分小时候在溪流中摸过鱼的小伙伴应该都不陌生),两者长得实在太像了。其实也不难区分,伊乐藻的节上长三片叶子,而轮叶黑藻4-6片。

荷花长势还不错。但水里一片死寂,过于冷清,于是我去菜场问菜农讨了几颗方田螺(江浙一带俗称“螺蛳”,但其实螺蛳是另一物种的学名),扔了进去。方田螺繁衍了小螺,但小螺不会长特别大,各种水生动物有种神奇的能力,就是自己身体的最终尺寸会根据水体大小来定。小缸里养不出大鱼,而水库的鱼明显又大于村口池塘里的鱼。

带回来的伊乐藻上有囊螺的卵,后来孵出来了,在缸中爬。我不太喜欢这东西,虽然它温顺无害,见到之后直接扔到花盆里去当肥料。

荷花缸还是显得冷清,后来开始引入其他动物。先去取了些黑壳虾(多齿新米虾),放养进去。后来又去菜场买罗氏沼虾吃,放了两三只进去。后来不知为何罗氏沼虾暴毙,虾尸还把水弄臭了。此时黑壳虾也不见了,不知是被罗氏沼虾吃了,还是因水质不佳而死的。

荷花、水草和浮萍的净化能力很强,荷花缸里水很快又变清澈了。因为有罗氏沼虾暴毙一事,去年没再往里面放虾或鱼。

但其实一年下来养荷花完全不得要领,叶子虽长了不少,但未见开花。

去年冬天特别冷,满江红最后全冻死了。浮萍自己会释放种子沉入水中,开春后,种子自行浮上水面,继续生长。伊乐藻长势还好,看来很耐冻。荷花是多年生植物,以藕越冬,开春却没再长出来,可能也冻死了。方田螺入冬钻入泥土中,一开始不知道它们是否安好,但天气一暖,也都爬出来了,都好好的。

于是春天又买了些莲子,补种上。而且一时兴起,顺便还买了其他一些水生植物,包括:

菹草:从小熟悉的水草。

狐尾藻:我看公园水池里挺出水面的羽状复叶很漂亮,试养。

慈姑:这东西也是第一次种,就是看长得挺好看的。

槐叶苹(哪位专家指点一下,这学名里为何是“苹”而不是“萍”):也是过去在浙江老家常见的浮水植物。

全种下去了……但一下子买太多(因为有些是好几斤起卖),于是又买了个缸。

还买了几条中华花鳅,小小的,很温顺的小鱼。可惜一放入缸中,就熟练地钻入土中,平时很难见到……我真是买了几条寂寞。

狐尾藻到货时,枝条上附着卵。我问卖家,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卵不?他说不知道,但说请放心,他种植水草的池里没发现恐怖动物,绝对不会在我缸里引发生态灾难的。我想,本地鱼类把卵产在水草上的,应该是鲫鱼之类的常见鱼种。于是我把狐尾藻种了下去,小心翼翼地别伤到鱼卵,看天气暖和后能不能孵出小鱼来。

而后,各种新入缸的水草会有个适应过程,有些老叶会烂掉,新叶长出来。老叶烂掉的过程中会让水质有所恶化,丝藻开始生长,好在里面的几种水生植物都不用怎么担心。最严重的时候,水面都漂起了一层油膜。不过一场雨过后,水质又会变很干净,可能是由于雨滴落入水中时,激起水面涟漪,让水体和空气氧气交换加快,水中含氧量提高,加速了有机物的分解。所以,真的是流水不腐。

4月之后,天气开始转暖,旁边花盆上种的青菜开花了,油菜花瓣被风吹起时落到水面。浮萍繁衍很快,快铺满缸面了,多了我就捞一些扔花盆中。慈姑生长速度开始加快,可惜荷花依然长得很慢,仅有几片小叶子挺出水面。水下的伊乐藻、菹草也长得茂盛。我平时往缸里扔点瓜果的碎渣,方田螺和囊螺会围上去啃食。其他也就不用怎么照料了,露天荷花缸真是太适合我们这些工作繁忙的打工人了!

只有到晚上的时候,用手机电筒照射缸内,能看到中华花鳅钻出泥土,静静地趴在水底,也不怕人,用手碰它一下它才会游开或钻入泥中。我拿一些沉底的饲料喂它们。使用了手机的闪光灯,就能拍到它,而当我把这照片发在朋友圈中,被朋友们称为最另类的宠物。

直到有一天,我又来缸边收拾水草,忽然一个小黑影迅速躲入水草丛中。我没看清是什么,但惊喜地猜测,应该是有小鱼孵出来了!

后来我白天黑夜时不时蹲在那观察,终于有一天,小鱼被我清晰地看到了。小鱼长约一厘米,说明它们孵出来后已经生长了一段时间了,并且能在缸中自己找到吃的。由于还不能识别出每条鱼的特征,因此只能在它们同时进入眼帘才能数出来是几条。最多时看到了三条,但由于水草茂盛,不知道有没有更多条。

从来没喂养过这么小的鱼苗,上网搜了一下,发现也简单,就是喂煮熟的蛋*。于是早上吃早饭后,把鸡蛋*弄一丁点,用手指磨成粉末,投喂进去。荷花缸水面大部分区域已经被水草和浮萍占满,只有一角露出了一片空白,就在那里投喂,小鱼会过来吃。

昨天,又在荷花缸中收拾水草时,竟然发现了一只水虿!它好像也发现了我,径直钻入水草丛中了。

水虿,即蜻蜓目昆虫(包括蜻蜓和蟌,蟌俗称豆娘)幼虫,性情凶猛,捕食其他水生动物或小鱼。

原以为荷花缸中都是一群温顺的鱼和螺,与世无争,没想到竟然有天敌,应该也是水草带的卵。从大小来看,这只水虿可能还吃不了小鱼。但一定得除掉这只水虿,要不然小鱼早晚被它吃掉。家中没有捞鱼用的网兜等专用设备,只好用粗暴的方法——翻缸。先是小心地把浮萍、狐尾藻等取出,而根已深深扎入土中的慈姑就不能取出了,因为取出会把水搅浑,那就更别想找到水虿了。

费了很大力气,随着水面植物越来越少,水虿最终无处可藏,被我抓住了。食物链其实也都只是自然规律而已,是人类按自己的意志霸道地做出了选择,比如我要保留方田螺,不要囊螺,要保护小鱼,而除掉水虿。而水虿成年之后的蜻蜓,却又是被人类视为益虫的。

荷花缸恢复了平静。只是以后就多了一项工作了:随时

1
查看完整版本: 随笔荷缸除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