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中国书画部拍卖主管石嘉雯在此介绍颠覆古代书画传统法则的艺术家,他们采用的方式有时隐约婉转,更多的是大张旗鼓
1刘国松(年生)以台北为创作基地的刘国松,被广泛视为当代水墨画艺术运动先锋之一。当时大部分水墨画家沿用水墨与宣纸,延续古代书画传统,刘氏则通过运用鲜明色彩及崭新技巧,一改山水画传统。
佳士得香港中国书画部拍卖主管石嘉雯(CarmenShekCerne)解说:“艺术家于年代首度踏足西藏,至年夏季期间启程前往珠穆朗玛峰基地营。正是此次旅程,为他描绘积雪山峰的手法带来突破。”
刘国松开始实验性地采用不同媒材去创作他的“西藏系列”。专家表示:“过程包括将一种特制的质感纸张撕成纸条,将其用作勾勒山峦轮廓。持续不断的绘画、以及弄皱纸张并将之撕开成条,刘国松创造出充满氛围的雪山“肖像画”;在深色的西藏天际上,山脉地形通过白色十字形交叉线条呈现出来。”
2刘丹(年生)尽管刘丹早年钻研传统儒学和书法,后又于江苏省国画院师承亚明,他的艺术创作要直至年移居美国后,才开始与传统国画产生联系,那里为他提供更多得以从博物馆珍藏国画中研习的机会。在美期间,他亦发展出对地中海古代文物,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的兴趣。
刘丹《小英石》是幅文人赏石巨幅画作,采用超级写实主义的仔细描绘手法,呈现奇石高岸嶙峋的外貌,旁有书法题字。
石嘉雯表示:“艺术家对赏石仔细精密的描画,以及错综复杂的墨色浓淡层次,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大师作品作出呼应。作品同时秉承中国及欧洲传统,却又非常创新与当代。”
3李华弌(年生)年,李华弌从中国移居至美国旧金山,并就读于旧金山艺术大学,逐渐加深对欧洲艺术的认识。石嘉雯指出:“他充满实验性的复杂风景画糅合新与旧的欧洲风格,却又同时蕴含明显的北宋山水画涵韵。李华弌后来回到中国,到访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风景胜地,包括*山和敦煌,对其后来的创作影响深远。
李华弌先以泼墨创作出山峦的形态(张大千常运用这种手法),再以媲美照片的写实手法,用幼画笔仔细加上嶙峋石头和朦胧松树等细节。石嘉雯解释:“李华弌对佛理深感兴趣,驱使他采用大自然为主题。他画中的山石轮廓,有时会呈现达摩的形象。”
4徐累(年生)徐累参与了中国的“85美术新潮”运动,他的作品于年北京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展出,石嘉雯指出:“徐累是掌控能见之物与不能见之物的大师,将如梦似幻的景象徜徉在层层蓝调之中。”
《马.逸》绘于年,捕捉一匹快速奔驰的白色骏马残影,其臀上刺青,是一般会在明清瓷器上看到的青花图腾。石嘉雯表示:“中国成语『白马过隙』意指时光飞逝,此画添注了一抹神秘色彩,带有一种电影画面的美感。”
5徐冰(年生)徐冰生于重庆,现居于北京及美国。他的事业之途一直不断为当代水墨开拓*界。
“他自年移居美国后,就开创出新的书写系统『英文方块字』,是一种将中英文两种语言结合再造的创意字体,艺术家藉此表达当时他在全新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的迷惘,因为他不太会说英语。”
徐冰在他的作品中运用这种新字体,又制作指南教导如何书写“英文方块字”。
石嘉雯续指:“他通过由其创作的装置艺术,教导观者如何使用这本指南来理解『英文方块字』。徐冰以这种文字,作为加深不同文化彼此了解的工具,并藉此鼓励大众反思语言、文化及身分认同之间的相互作用。”
6王天德(年生)石嘉雯表示:“王天德以上海为创作基地,他的作品充满概念性和实验性,大胆运用各式混合媒材。”
有说某日王天德无意中将正燃点着的香烟上的烟灰弹到宣纸上,纸张燃烧时随意造成的形状令他深深着迷。
专家解释:“王天德受到启发,开始为他的山水画注入变化(通常伴以书法);他以香烟或香枝直接燃烧绘有传统国画仿制品的纸张,制造实质上与概念上的自然随意式解构,而这现已成为王天德最为重要的艺术实践。”
据艺术家所说,他的作品“由两层交迭而成:底层是以传统水墨绘制的山水和书法,顶层是以香燃烧过的韧皮纸。仅仅通过将两层重迭此概念式行为,山水画与书法即被赋予新的视角与维度,为观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7王冬龄(年生)王冬龄现在的国际名声,源于他结合书法、表演以及装置艺术。然而在他的艺术生涯之初,是书法家林散之的弟子,接受各种传统训练。他曾说过:“画笔成为我身体的延伸,书法成为我的使命、人生以及志向所在。”
“王天德既是艺术家也是当代书法的推手,他将书写艺术从平面形式,转化为生动表演。”
8吕寿琨(-)吕寿琨生于广州,于年迁居香港并任职油麻地小轮公司稽查员,工余不忘笔墨,持续不断绘画、教学和写作。
年代,吕寿琨成为在香港推动中国新水墨画理论的先锋。年是他的百年诞辰纪念,英国牛津的阿什莫林博物馆于年初为他举行了个展。
石嘉雯表示:“年代,吕寿琨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达致其艺术事业顶峰,创作出一系列抽象禅画,都是在绘画同一主题:象征永恒、纯洁以及佛教觉悟的荷花。他独特的‘湿笔’作画方式,如上图所见,灵巧生动,表达出艺术家的复杂情感。”